太过离谱!迷你LABUBU一上线就炒至2000元

图源:泡泡玛特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
消费者的反馈同样印证了这种“二八定律”的存在。
鱼丸表示自己主要关注LABUBU、DIMOO、SKULLPANDA、HIRONO(小野)、星星?、Zsiga这几个固定IP。“最喜欢DIMOO的纯萌可爱,特别是和迪士尼联名系列我一直在抢,都没抢到。”
而康康和王小雨热衷的品类则更加聚焦。康康表示:“目前除了LABUBU外,比较关注星星人、MOLLY。星星人一直还没买到,线上线下总是缺货,就比较佛系了。”王小雨表示:“主要关注LABUBU和CRYBABY。”
毫无意外,消费者追捧的IP均出现在IP营收TOP10榜单中,这种消费者注意力的稀缺性,注定了只有少数IP能够真正破圈。
更关键的是,这种规模化签约精英艺术家的模式对企业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团队需要精准把握市场风向、识别潜力IP并进行差异化培育;另一方面,还需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下,平衡头部IP新品开发与新兴IP孵化的投入。
从当前财报的数据分布看,除了少数头部IP外,大部分签约艺术家的作品仍处在培育期,距离形成规模化商业价值还需时日。
目前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贡献超48亿营收,但如果这个支柱IP进入周期性衰退阶段,其他储备IP能否及时补位,将直接考验泡泡玛特MCN模式的可持续性。
从“网红”到“长红”
创立于2010年的泡泡玛特,今年已经15岁了。
王宁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曾坦言:“泡泡玛特成长迅速的原因是它是一个开放包容的IP平台,吸纳了非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我们对这些IP进行体系化运营。”
从单一IP到多元矩阵,从本土品牌到全球布局,从线下门店、机器人商店到线上销售。
正如任何依赖流量的行业一样,泡泡玛特也必须直面一个根本问题:当新鲜感和未知感成为核心驱动力时,如何持续运转?
从消费者的反馈中,我们看到了希望与隐忧并存的现实。
在回答“如果长期没有新的爆款IP出现时,你还会继续购买吗?”这一假设命题时,鱼丸的观点相对积极:“我喜欢的有些并不是爆款,一些设计很戳我的点我就会买。”
而王小雨同样对新IP星星人充满期待,认可其增长空间,“我觉得星星人和CRYBABY这种还是有爆火潜力的。”
然而,消费者的理性思考同样值得关注。
王小雨对于LABUBU未来走向的判断颇为冷静:“我觉得LABUBU热度会逐渐消退,它不如迪士尼或Hello Kitty那种已经火了很多年的IP,它有动画、故事来支撑。LABUBU在我看来只是一个被明星或市场带火的玩具。“这种对比凸显了泡泡玛特在IP内容化建设上的短板。
针对这一痛点,泡泡玛特也有所动作,开始布局内容生态。据悉,公司已正式成立电影工作室,将推出《LABUBU与朋友们》动画剧集。泡泡玛特首席财务官杨镜冰在发布会中表示,公司正在为多个IP制作动画短片,对视频内容非常乐观。
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尝试持谨慎态度。王小雨直言:“可行性一般,虽然他们会出,但我并不觉得能像迪士尼一样做出长青款。”
对于泡泡玛特而言,未来一年的关键在于如何在IP更替的自然规律中延长IP“寿命”,保持增长的稳定性。“很高兴取得好业绩,但核心还是关注健康度。”王宁在发布会中表示。
从MOLLY的辉煌到LABUBU的崛起,再到下一个潜在爆款的酝酿,如何让IP万物生长并穿越周期,将成为泡泡玛特需要解答的恒久之问。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