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夜校的理想與現實:"小時候沒人這樣教我"

課堂上,主講人讓大家想出生殖器的不同替代詞,寫下來貼在壹棵樹上。(受訪者供圖)
成都玉林東路社區的活動室,昏黃的燈光下蚊蟲盤旋。7月的這壹天,成都剛剛下過暴雨,堵車讓原本個位數的報名者又缺席了壹個。
八位參與者圍坐壹圈,大部分是年輕的女性面孔,只有壹個男生,是和女友壹起來的。每個人先做自我介紹,講述自己來到性教育夜校的原因。
壹個女大學生戴著耳釘,頭發比寸頭略長,說話聲音緩慢低沉。她坦蕩得幾乎令人驚訝,“小時候父母從來不提,上了高中我就開始自慰,壹切都是自己摸索”,想來學習性教育。
另壹個女生還沒說話就哭了。她即將大學畢業,剛剛做過婦科檢查,因為恐懼檢查工具,身心備受煎熬。她有點激動,最後強調,要像正視其他器官壹樣正視自己的性器官。她帶著男友壹起來聽課。
壹位實習教師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困惑。在她任教的小學裡,孩子們對性有懵懂的認知,有壹次上課,壹個調皮的男孩當堂發問,“老師,那你說說,青樓是什麼意思?”她想試著去教,可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組織者Summer用壹個小游戲開場,她請每個人事先想壹個美好的形容詞,然後讓大家隨機抽取卡片,卡片上寫著日常生活中常被避諱的詞匯:卵巢、陰道、陰莖、月經……形容詞加上抽到的卡片,就是每個人暫時的名字——
“顆粒飽滿的卵子!”
“溫暖的月經!”
“合乎理性的遺精!”
當兩個人在搶數字游戲中同時報數,必須先大聲喊出對方的這個新名字,否則淘汰。壹個女生說自己不擅長玩游戲,退出到壹邊旁觀。幾輪下來,“至尊的交配”“跳躍的精子”這些名字被喊得越來越自然和響亮,聽到“溫暖的月經”後,有人發出了“哇”的贊歎聲。
脫敏小游戲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擺脫面對性的羞恥。在創始人武羊和Summer原本的計劃裡,性教育夜校主要面向家長,她們相信做性教育,家長比孩子更重要。
然而,直到完整的六期課程結束,壹共只有兩叁位家長前來參與。報名前來的更多是對性教育感興趣的年輕人,比如想在鄉村推廣性教育的志願者、女童保護組織的工作者、性學會的成員等等。
性教育的重要性早已在全社會形成共識。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將“性教育”納入其中,提出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而現實中,當中國第壹間性教育夜校在社區開設,如何吸引家長參加卻始終是個難題。
今年的壹次課上,壹個年輕學員看到壹位中年女性帶著小女孩進來聽課,若有所思地紅了眼眶。她覺得小女孩很幸福,“小時候就沒人這樣教我”。她不願意過多談論自己,只是說,她自己的命運也許就是帶著遺憾度過壹生。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