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美國為這3500億美元威脅:不簽字畫押,別見特朗普
韓國總統李在明已於當地時間8月24日飛抵華盛頓,開啟訪美行程,並將於8月25日同美國總統特朗普(专题)舉行會談。然而,韓方原以為此次帶著“對美3500億美元投資大禮包”後,萬事已經穩當,沒想到會晤開始前又再生波折……
據韓國《中央日報》當地時間8月25日報道,就在李在明和特朗普的首次韓美首腦峰會即將舉行之際,美國正加大對韓國在美投資的施壓。此前,韓國外交部長趙顯於8月21日突然訪美,是因為在此次會談期間,韓方承諾3500億美元投資的文件化等協調工作出現了緊急問題。
壹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的施壓遠超預期,美國決心在峰會上就對美投資問題取得具體成果。” 報道稱,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在牽頭推動此事,他還放話宣稱3500億美元投資中90%的收益將用於美國民眾。另有消息稱,美國甚至提出了取消首腦峰會的可能性,並以此作為增強談判籌碼的手段。
報道援引其他消息人士稱,美方的要求是,有關上個月30日關稅談判結束時承諾的3500億美元投資內容需要文件化(即明確具體內容)。該消息人士說:“最終的爭論點在於是否要文件化,以及如果文件化,文件的具體內容包含什麼。”
因此,這似乎是趙顯提前前往美國而不是陪同李在明壹道訪美的原因。該消息人士解釋稱:“這是應美國要求協調韓美首腦會談成果文本而采取的措施。美國確實也需要成果,而且從韓方角度來看,存在著壹種施壓的氣氛。”
7月30日,美國和韓國宣布達成貿易協議,主要包括美方將包括汽車在內的韓國輸美產品關稅稅率降低至15%,韓方將向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采購價值10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等能源產品。
其中,韓國政府宣布將設立1500億美元的韓美造船合作基金,以及2000億美元的美國投資基金,用於半導體、核電站、贰次電池(又稱充電電池或蓄電池)和生物技術等造船業以外的領域。
談判結束後,特朗普當時立即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根據協議,韓國將向美國擁有和控制的投資項目提供3500億美元。作為總統,我將親自挑選這些項目。”韓媒認為,美方提出的要求可能也與此類似。
對於投資計劃,韓國總統辦公室政策室長金容范解釋稱:“大部分投資將以貸款和擔保的形式進行,直接投資將只占壹小部分。”
《中央日報》稱,這壹說法似乎效仿了所謂的“日本(专题)模式”。此前,日美關稅談判中,日本承諾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其中自有資金僅占1%至2%,貸款和擔保占了絕大部分。然而,特朗普後來宣稱,美國將獲得其中90%的利潤。
據報道,對於韓方的說法,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達了不同看法,他表示:“韓國將向美國提供3500億美元(投資),其中90%的收益將用於美國民眾。”這引發了人們的猜測,即美國希望此次峰會成果能夠明確規定這3500億美元的具體籌措時間和方式,以及對這筆收益的解釋。
事實上,韓美關稅談判是在關稅延期期限迫在眉睫的情況下倉促結束的,未能就1500億美元以外的具體投資目的地或方式達成壹致。此次首腦峰會上,究竟是選擇達成壹項政治協議,還是壹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成為了爭論的焦點。
雖然日本和歐盟也以類似“模棱兩可的方式”與美國結束了談判,但是韓國在峰會前發現,自己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
8月22日,韓國國家安保室長魏聖洛在記者會上對韓美首腦會晤表達了謹慎的立場,他表示:“韓美投資和關稅談判的流程正在逐步縮小(意見分歧),但仍需要進壹步協調,而且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難以預測,因此我對最終表態持謹慎態度。”
魏聖洛將穩定經貿關系作為韓美首腦峰會的首要目標,並表示:“通過完成關稅談判,兩國在穩定經貿關系方面取得了壹些進展。此次峰會旨在將這壹承諾提升到峰會層面,並鞏固兩國之間的協議。”
然而,《中央日報》認為,美國尚未實施關稅協議中承諾的任何與關稅相關的行政措施,而將韓國的投資納入峰會層面的協議可能會給韓方帶來沉重負擔。
據報道,美國還在向韓國施壓,要求其增加投資。關稅協議達成後,特朗普立即宣布,除了3500億美元投資和10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采購外,韓國還將投資“巨額資金”。這壹總額將在李在明抵達白宮參加會晤時公布,但韓方當時的聲明中並沒有提及這壹點。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在結束訪日行程後,據韓國《中央日報》當地時間8月25日報道,就在李在明和特朗普的首次韓美首腦峰會即將舉行之際,美國正加大對韓國在美投資的施壓。此前,韓國外交部長趙顯於8月21日突然訪美,是因為在此次會談期間,韓方承諾3500億美元投資的文件化等協調工作出現了緊急問題。
壹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的施壓遠超預期,美國決心在峰會上就對美投資問題取得具體成果。” 報道稱,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在牽頭推動此事,他還放話宣稱3500億美元投資中90%的收益將用於美國民眾。另有消息稱,美國甚至提出了取消首腦峰會的可能性,並以此作為增強談判籌碼的手段。
報道援引其他消息人士稱,美方的要求是,有關上個月30日關稅談判結束時承諾的3500億美元投資內容需要文件化(即明確具體內容)。該消息人士說:“最終的爭論點在於是否要文件化,以及如果文件化,文件的具體內容包含什麼。”
因此,這似乎是趙顯提前前往美國而不是陪同李在明壹道訪美的原因。該消息人士解釋稱:“這是應美國要求協調韓美首腦會談成果文本而采取的措施。美國確實也需要成果,而且從韓方角度來看,存在著壹種施壓的氣氛。”
7月30日,美國和韓國宣布達成貿易協議,主要包括美方將包括汽車在內的韓國輸美產品關稅稅率降低至15%,韓方將向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采購價值10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等能源產品。
其中,韓國政府宣布將設立1500億美元的韓美造船合作基金,以及2000億美元的美國投資基金,用於半導體、核電站、贰次電池(又稱充電電池或蓄電池)和生物技術等造船業以外的領域。
談判結束後,特朗普當時立即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根據協議,韓國將向美國擁有和控制的投資項目提供3500億美元。作為總統,我將親自挑選這些項目。”韓媒認為,美方提出的要求可能也與此類似。
對於投資計劃,韓國總統辦公室政策室長金容范解釋稱:“大部分投資將以貸款和擔保的形式進行,直接投資將只占壹小部分。”
《中央日報》稱,這壹說法似乎效仿了所謂的“日本(专题)模式”。此前,日美關稅談判中,日本承諾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其中自有資金僅占1%至2%,貸款和擔保占了絕大部分。然而,特朗普後來宣稱,美國將獲得其中90%的利潤。
據報道,對於韓方的說法,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達了不同看法,他表示:“韓國將向美國提供3500億美元(投資),其中90%的收益將用於美國民眾。”這引發了人們的猜測,即美國希望此次峰會成果能夠明確規定這3500億美元的具體籌措時間和方式,以及對這筆收益的解釋。
事實上,韓美關稅談判是在關稅延期期限迫在眉睫的情況下倉促結束的,未能就1500億美元以外的具體投資目的地或方式達成壹致。此次首腦峰會上,究竟是選擇達成壹項政治協議,還是壹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成為了爭論的焦點。
雖然日本和歐盟也以類似“模棱兩可的方式”與美國結束了談判,但是韓國在峰會前發現,自己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
8月22日,韓國國家安保室長魏聖洛在記者會上對韓美首腦會晤表達了謹慎的立場,他表示:“韓美投資和關稅談判的流程正在逐步縮小(意見分歧),但仍需要進壹步協調,而且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難以預測,因此我對最終表態持謹慎態度。”
魏聖洛將穩定經貿關系作為韓美首腦峰會的首要目標,並表示:“通過完成關稅談判,兩國在穩定經貿關系方面取得了壹些進展。此次峰會旨在將這壹承諾提升到峰會層面,並鞏固兩國之間的協議。”
然而,《中央日報》認為,美國尚未實施關稅協議中承諾的任何與關稅相關的行政措施,而將韓國的投資納入峰會層面的協議可能會給韓方帶來沉重負擔。
據報道,美國還在向韓國施壓,要求其增加投資。關稅協議達成後,特朗普立即宣布,除了3500億美元投資和10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采購外,韓國還將投資“巨額資金”。這壹總額將在李在明抵達白宮參加會晤時公布,但韓方當時的聲明中並沒有提及這壹點。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