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濒临灭绝的长江江豚 中国科学家正在努力
他表示,三峡大坝在防洪方面确实发挥了作用。
但正如王丁指出的,这座庞大的拦河建筑也阻断了长江巨型鲟鱼前往产卵地的路径。
他说,虽然这些濒危鱼类曾短暂地找到替代的产卵地,但如今情况已不复存在——现在河中出现的鲟鱼,都是研究人员一次次放流的结果,每次约一万条。
尽管去年有超过一百万条人工繁殖的中华鲟被放流至长江,但增殖放流的努力仍未成功,因为这些鱼在野外无法自行繁殖。
为了避免长江江豚重蹈覆辙,王丁与其他科学家希望,在最初的十年禁渔期结束后,能继续维持全面禁渔的政策。
他们的研究发表于《中国科学院院刊》,记录了自2021年禁令实施以来,鱼类数量的急剧增加。
然而,另一项对江豚的威胁可能更难解决。
王熙指出:“船只对动物的大脑非常危险,因为它们非常吵。”
据说这会产生一种水下噪音污染,令动物感到压力。
中国科学家认为,船只的噪音可能是导致长江白鱀豚灭绝的原因之一,因为牠们依靠声纳进行沟通。
然而,禁渔是一回事,要完全停止繁忙的长江航运则是另一回事——这条河流承载着乘客与货物,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命脉。
相对可行的是,强制要求生产化学品的工厂搬离长江。过去十年来,已有数千家工厂被关闭或迁移,此举据称大幅改善了长江的水质。
此外,社区也参与了保护江豚的行动。
退休后,杨河开始从事业余摄影。他说,现在每天都会带着摄影器材到河边,希望能拍到江豚的身影。
当他拍到不错的照片时,会转交给科学家们,而他们表示杨先生在追踪江豚方面的表现甚至比大多数人都要出色。
杨先生说,他曾经看到一只江豚被渔网缠住,显得非常痛苦。他立即通知了当地政府,当局随即封锁了该河段的所有船只通行,直到江豚获救——而那只即将获救的江豚当时处于怀孕的状态。他说这让自己感到非常欣慰。
然而,最具说服力的还是江豚的数量变化。
1990年代,野生长江江豚约有3,300只。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减半。
随后,禁渔令实施、工厂搬迁,江豚数量的下降趋势终止。不仅如此,根据过去五年的纪录,江豚的数量已增加近四分之一。
科学家们对这些数字以及他们对更广泛的环境健康的影响感到自豪。
“我们拯救江豚,是为了拯救长江,”王丁说,“这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让我们知道自己在保护这个生态系统方面做得如何。”
“如果江豚状况良好,数量持续增加,那就代表整条河流的生态健康也在改善。”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