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春天》:一个「完美中国家庭」的告别与回归
那是疫情最后的那个冬天,手术排期很棘手,医院里的人陆陆续续开始感染新冠,包括母亲的主刀医生和护士。不久后的一天晚上,我接到了陆庆松的电话,他说妈妈手术成功了,顺利出院。但手术后,母亲总是喊疼,她曾经那么喜欢的花一盆一盆全送了出去,她也没能再站起来。
陆庆松说,母亲出院回家的那天,刚回到房间,他看到早就没法走路的父亲在护工的搀扶下走了过来。那时父亲已经病得厉害,「他当时经常拿一把梳子顶着自己的额头,想要对抗脑袋里的眩晕,只要活着就无法停止的晕」。即便这样,父亲还是坚持走了过来。这一幕一直留在陆庆松的记忆里:父亲默默拉着母亲的手,母亲开始唱他们年轻时喜欢的《拉兹之歌》,两个人就只是握着手,看着对方的眼睛,一边笑一边流眼泪。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不久后,兄弟俩交接班,弟弟陆庆屹回来陪父亲。就在他回家的第二天早晨,父亲去世,享年86岁。陆庆屹伏在父亲身上痛哭了一场。哥哥很快回来了,姐姐的儿子佟畅也回来了——此时距离2023年春节还不到一个星期,疫情结束了,他终于买到了回独山的车票,却是来参加姥爷的葬礼。
佟畅和姥爷感情很深。青春期叛逆的时候,姥爷曾去沈阳陪他生活了一年。他看着一个人明明跑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行李里居然带了一个手风琴和一把小提琴,明明根本不是那种「大东北能来事儿的人」,却很快交到了一大堆新朋友,下楼遛弯还加入了合唱团,自告奋勇担任乐器演奏。佟畅老把自己关在屋里,姥爷就拉着他出门,让他陪自己上街买乐谱,从乐器店出来递给外孙一个盒子,这是姥爷的礼物,一把28孔的口琴。
后来佟畅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实习,两个舅舅当时一起租住在北京郊区的小院里,他时不时就跑去看望他们。他在那里看到一种新的活法。当时,他跟舅舅们喝酒,说自己向往他们的生活,他们一听就笑了,纠正佟畅,真正应该向往的是你的姥爷。
姐姐陆庆伟去世时,父母给她选的坟地很大,够五个人排在一起,陆庆松在坟前跟姐姐告别,说过以后要来陪她。但老家的土葬政策的改变,父亲去世后,没能葬在那片坟地,而是按照现在的殡葬规定葬在了镇上的公墓。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两兄弟一起把母亲接到亲戚家里。2023年春节,这家人第一次没在独山过年。但春节依然热闹,弟弟和堂兄弟们一起唱歌,陪她晒着太阳看远山。
他们很少再回到独山,关于那栋老房子,一家人的记忆停留在了父亲去世的那个时刻。母亲是在隔壁房间知道了丈夫去世的消息,因为术后疼痛一直都在,那时候她已经不能走路了,也没能去站起来见他最后一面。守灵的第一晚,丈夫躺在堂屋中央的棺材里,她一个人躺在床上,两个人之间只隔了一道墙。房间里静悄悄的,突然,陆庆屹听到了母亲的歌声,她唱的是《何日君再来》——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眉笑,
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