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春天》:一个「完美中国家庭」的告别与回归

《四个春天》之后的故事,有告别,有回归,也有歌声。
2019
2019年春节,住在贵州独山县迎春巷的一家人正在准备过年,小儿子在家门口贴春联。有两个陌生人走了过来,打量了好一会儿,然后兴奋地跑来合影:「就是这家,这家就是《四个春天》!」
2019年1月4日,陆庆屹执导的纪录片《四个春天》正式上映。这部影片记录了这个普通中国家庭的日常,也让无数观众认识了这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父亲陆运坤、母亲李桂贤、姐姐陆庆伟、大儿子陆庆松、小儿子陆庆屹。
父亲陆运坤是物理老师,喜欢音乐,精通各种乐器;母亲李桂贤有一副好嗓子,喜欢大笑,随时随地都能唱起歌来;女儿陆庆伟和大儿子陆庆松都是山里最早的大学生,陆庆伟上世纪80年代毕业分配去了沈阳,后来又风风火火下海做生意,2014年因为肺癌去世;陆庆松10岁便被选拔入京读音乐预科,作曲系毕业后20岁就在清华大学教音乐,后来从清华辞职,「隐居」在距离北京市中心四十五公里的地方;陆庆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家里最淘气的孩子,常常闯祸,高一时就离家出走了,当过矿工、踢过足球、在酒吧唱过歌,也做过广告公司职员,后来,一直换工作的他迷上了摄影,《四个春天》是他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
无数人通过这部影片认识了这个家庭,记住了他们的生活细节,在厨房做饭,在天井里唱歌,父亲陆运坤喜欢燕子,因为燕子让他想起自己各奔东西的孩子们,过年的时候,他会指着天井的角落,对回家的孩子笑,眼睛里闪着光,「今年燕子又来了哦,你看嘛,哈哈!」
《四个春天》记录的最后一个春天是2016年。剪辑片子的一年时间里,陆庆屹一遍遍看着日子的改变,从姐姐哥哥回家过年的热闹,到2014年姐姐离世,父母也在一天天变老。姐姐去世后的那一年,父亲第一次住院,他患上了脑血管狭窄,总是感到眩晕,难以忍受。那段时间的陆庆屹有一种紧迫感,总想早点把片子剪出来,他说自己的作品是「给爸妈的礼物」。

陆庆松,陆运坤,李桂贤,陆庆屹(从左至右)
《四个春天》第一次公开放映是2017年12月底,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陆庆屹把父母接到北京,参加了影片的首映,这是他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这部作品。
这次来北京,他们还有两个心愿。一个是去看望大儿子陆庆松的老师阮寿宁。陆庆松十岁半到北京读音乐预科,当时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孩子,还差点被退回贵州,阮寿宁是当时教他小提琴的老师,坚持认为这个孩子能成才,把他留了下来,不仅教会了他音乐,还经常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阮寿宁一直都是陆庆松在北京最亲近的人。
拜访阮寿宁的那一天,北京特别冷。那时候的父亲陆运坤必须有人搀扶才能走路,走得很慢,但到了小区,三位老人从远远看到就激动地跑了起来,跑着去迎接对方,站在后面的儿子一直在哭。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