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这笔百亿的账,京东是如何想的?
京东这种“外卖+酒旅”双线布局的核心,在于会员体系和供应链的协同效应。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PLUS会员数突破3500万,年均消费额达普通用户4.2倍。这一高消费群体与品质外卖及中高端酒店的主力客群画像高度匹配。刘强东也透露了更深层的供应链逻辑:现在有40%的客户会购买我们的电商产品。做外卖亏的钱,实际上比去其他社交媒体买流量更加划算。
透过这一系列布局可以看出,京东的真实战略逻辑在于以供应链为核心,对行业成本结构进行重塑。无论是外卖还是酒旅,本质上都是京东供应链能力在不同场景下的延伸和应用。利用高频外卖和酒旅服务激活PLUS会员、进而形成供应链协同的商业算盘。
约谈后的“三国杀”,京东意外获得喘息机会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监管的介入为这场激战正酣的外卖市场按下了“降温键”。
约谈后的政策转向,让京东从补贴战的泥潭中,意外获得了战略调整的窗口期。8月1日,京东发文承诺规范补贴行为,“京东外卖将继续坚持反内卷立场,坚决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0元购’等恶性补贴,绝不以冲单量体现市场地位、制造市场泡沫。”表面上看,这似乎制约了京东前期依靠补贴驱动的增长模式,但实际上为其节省了大量资金压力,可以名正言顺地从烧钱竞赛中抽身。
相比之下,美团和阿里在调整策略后,仍需维持一定程度的精准补贴来巩固市场地位,而京东则获得了重新审视投入策略的机会。数据显示,京东的订单量出现下滑,骑手和商家的周活跃用户数也随之减少,但从财务角度看,监管叫停补贴战,实际上变相帮助了这个外卖行业“老三”,缓解了资金压力。有媒体指出,尽管京东表面上收敛了激进的补贴策略,但其内部对外卖业务的战略定位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京东正在潜伏等待更合适的时机重新发力。
机构的市场观察似乎更加直观地反映了京东在这场“三国杀”中的真实地位。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京东在外卖和即时零售市场的份额仍将较小,预计到2030年,中国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预期上调至约2.5万亿元人民币(2024-2030年期间增长24%)。京东在外卖订单市场份额约为5%,GTV(通常指实际核销金额,扣除退货等无效交易)市场份额为4%。尽管如此,分析师们认为京东仍会继续利用这一领域获取用户,将其作为整体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公布的财报数据看,京东在这场“三国杀”中付出的代价不菲。2025年第二季度,京东净利润出现明显下滑,经调整净利润约7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近145亿元下降49%;整体运营亏损近9亿元。从业务板块来看,新业务板块(京东新业务涵盖外卖、海外业务、京喜、达达等)成为拖累集团业绩的关键因素。该板块运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约7亿元急剧扩大至约148亿元,运营利润率更是降至-106.7%,扮演着新业务主要角色的外卖业务的亏损至少在 120 亿以上。此外,公司现金流状况也有所收紧。第二季度自由现金流约为22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近496亿元下降55%。
与外卖业务相比,京东酒旅业务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社交平台上避雷京东订酒店之类的帖子开始增多,一些消费者反映遭遇自动退款、体验感差等问题。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透过这一系列布局可以看出,京东的真实战略逻辑在于以供应链为核心,对行业成本结构进行重塑。无论是外卖还是酒旅,本质上都是京东供应链能力在不同场景下的延伸和应用。利用高频外卖和酒旅服务激活PLUS会员、进而形成供应链协同的商业算盘。
约谈后的“三国杀”,京东意外获得喘息机会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监管的介入为这场激战正酣的外卖市场按下了“降温键”。
约谈后的政策转向,让京东从补贴战的泥潭中,意外获得了战略调整的窗口期。8月1日,京东发文承诺规范补贴行为,“京东外卖将继续坚持反内卷立场,坚决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0元购’等恶性补贴,绝不以冲单量体现市场地位、制造市场泡沫。”表面上看,这似乎制约了京东前期依靠补贴驱动的增长模式,但实际上为其节省了大量资金压力,可以名正言顺地从烧钱竞赛中抽身。
相比之下,美团和阿里在调整策略后,仍需维持一定程度的精准补贴来巩固市场地位,而京东则获得了重新审视投入策略的机会。数据显示,京东的订单量出现下滑,骑手和商家的周活跃用户数也随之减少,但从财务角度看,监管叫停补贴战,实际上变相帮助了这个外卖行业“老三”,缓解了资金压力。有媒体指出,尽管京东表面上收敛了激进的补贴策略,但其内部对外卖业务的战略定位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京东正在潜伏等待更合适的时机重新发力。
机构的市场观察似乎更加直观地反映了京东在这场“三国杀”中的真实地位。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京东在外卖和即时零售市场的份额仍将较小,预计到2030年,中国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预期上调至约2.5万亿元人民币(2024-2030年期间增长24%)。京东在外卖订单市场份额约为5%,GTV(通常指实际核销金额,扣除退货等无效交易)市场份额为4%。尽管如此,分析师们认为京东仍会继续利用这一领域获取用户,将其作为整体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公布的财报数据看,京东在这场“三国杀”中付出的代价不菲。2025年第二季度,京东净利润出现明显下滑,经调整净利润约7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近145亿元下降49%;整体运营亏损近9亿元。从业务板块来看,新业务板块(京东新业务涵盖外卖、海外业务、京喜、达达等)成为拖累集团业绩的关键因素。该板块运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约7亿元急剧扩大至约148亿元,运营利润率更是降至-106.7%,扮演着新业务主要角色的外卖业务的亏损至少在 120 亿以上。此外,公司现金流状况也有所收紧。第二季度自由现金流约为22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近496亿元下降55%。
与外卖业务相比,京东酒旅业务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社交平台上避雷京东订酒店之类的帖子开始增多,一些消费者反映遭遇自动退款、体验感差等问题。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