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新闻] 真实特写:纽约的哈林区,中国的蒲公英!

整整三个月的每周探访中,我,是这所学校里唯一的浅肤色面孔。无论学生、老师还是工作人员,整个M286社区呈现的是一种惊人的同质性,由超过90%的非裔和拉丁裔人群构成。这也是纽约公立教育系统内部“严重隔离学校 (Intensely Segregated School)”最直观的展示。


M286的老师们,包括哈林区土生土长的多米尼加裔美国人杰西,大多是拉美裔,能流利使用英语和西语,与占社区大比重的拉美裔家长沟通本无障碍。但哈林区还有大量非裔家庭,他们的语言可能是法语、阿拉伯语或其他更小的语种。尽管纽约公立系统为书面文件提供快速翻译服务,但在面对面的沟通——家长会、开放日、紧急交谈——这些官方援助便显得杯水车薪。

杰西老师甚至在自学基础法语和阿拉伯语,但她的努力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许多非西语家长被迫依赖孩子进行生涩的翻译,沟通变成了尴尬的“传话游戏”。久而久之,恐惧与羞耻感滋生,他们选择沉默和回避,家校联系的纽带在这些家庭中断裂得更深。

沟通的断裂远不止于此。家校委员会(PTA)因负责人离职而瘫痪,月度会议一再推迟。这导致了一个令人窒息的循环:当学生缺勤,杰西老师这样的“家长协调员”(同时还是任课老师、心理咨询师、活动组织者)尝试致电家长时,常常遭遇7通电话6声忙音的冰冷现实。官方寄望的数字桥梁——纽约公立学校门户网站——也形同虚设,仅有47%的家长激活了账号。

信任本该是教育的基石,但在超负荷运转的教师与疲于奔命的家长之间,在官方系统失效的裂缝中,悄无声息地流失。老师们分身乏术,既要教学,又要扮演社工、翻译、出勤追踪员的角色,疲惫的肩膀难以扛起重建信任的重担。效率有限的家校沟通,导致家长对于孩子教育情况掌握程度低,也越来越没法跟上逐渐升入高年级的孩子真正的教育需要。



|哈林区街景




在M286斑驳的墙壁之内,70多个孩子的家庭构成了哈林区弱势群体的微缩景观。超过90%的学生来自非裔或拉美裔家庭,父母多是清晨推着清洁车穿行曼哈顿的移民,是因无证身份而沉默的劳动者,或是带着多个孩子辗转于收容所的单亲母亲。这些家庭被经济枷锁和历史遗留的居住隔离政策禁锢在治安混乱的街区,无力搬离,使学校被标记为“严重隔离学校”。

当生存压力迫使家长让孩子请假照看弟妹、协助家计时,频繁的缺课逐渐瓦解了教育的连续性,孩子学习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加上语言障碍等不利于家校沟通的情况时常发生,导致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区对教育的看法陷入了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

杰西老师说,在哈林社区很多家长看来,孩子能够通过初中考上一个更好的高中,最后到大学,是一种特殊的惊喜,但不是一条必经之路。很多幸运的孩子在初中后能回到和父母、亲戚一样的生活,贩卖水果,经营餐馆,但大多数其他孩子则会迷失在哈林区的社会丛林中。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纽约老人辛苦还贷20年 因水费账单失去房子 AI机器人要老人去纽约 他再没回家
    川普"接管警力"剧本 纽约恐难上演 纽约时报:特朗普如何毁掉美国80年的伟大遗产
    派兵进驻华府"下一个轮到纽约市",川普点名3大城市 非洲发现的最大火星陨石在纽约拍出高价,引发争议
    纽约向老鼠"全面开战"!高科技追踪 纽约中餐馆前老板被ICE拘留 已在美生活30年
    纽约限量"母乳口味冰淇淋"引爆人潮 顾客吃一口惊呼 纽约时报广场发生枪击案3人受伤 警方逮17岁枪手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