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蛮生长」到「质效双升」,短剧产业升级进行时

品牌涌入、内容付费:短剧商业潜力释放
在商业表现上,不同于其他内容行业初期的反复摸索,短剧从一开始就是内容与商业并行的状态。
短剧诞生之初就进入了内容付费模式,2023年甚至被称为“付费短剧元年”,通常以“前10集免费+付费解锁”的形式,并延伸出了单集付费、包月套餐等不同的付费类型。
对于内容行业,这种路径属实罕见。因为大多数内容赛道,都是从“免费+广告赞助模式”开始一步步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且这个过程通常非常缓慢、充满各种阻力。短剧的付费模式意味着其一开始就走在相对健康的产业发展节奏中,甚至可以说短剧之所以能驶向快车道,与其内容中透出的野生生命力和用户的强付费意愿有关。
如今,内容付费仍是行业关键的变现模式。且随着内容品质的整体性提升,每逢各个内容档期、消费节点,短剧的内容付费表现都非常亮眼。《2025快手短剧白皮书》显示,2024年IAP国庆日耗峰突破1400万,2025年春节IAP单日消耗近2000万。

在付费模式之后,短剧内容的影响力,以及在电商平台与直播、种草等商业端的强挂钩,让短剧自然吸引了很多品牌方的青睐。
尤其是经过一些“先吃螃蟹”的品牌成功实践后,品牌方的态度从观望、试水,再逐步到如今将短剧纳入日常营销动作,成为传递品牌态度、积累潜在消费者、甚至直接完成销量转化的一个常规营销手段。
2024年快手短剧也吸引了诸多品牌方,商业短剧合作数量突破180部,客户数量激增至33家,实现了175%的显着增长。成功为天猫、美团、京东、百多邦、益达等品牌,打造了多部优质品牌短剧,实现大曝光、高转化。
这背后,得益于快手站内庞大的短剧用户基数,以及完善的短剧营销链路。
在商业化短剧的合作中,快手已经建立起了“投前科学选剧、投中丰富用户触达链路、投后量化营销效果”一整套营销玩法,帮助品牌找到最合适的短剧营销模式。而且,由于平台本就聚集了行业头部的优质制作团队,品牌短剧的制作配置也是直接拉满,通过好内容以小搏大。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