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获刑8年,上海民警猥亵继女案被告上诉

案件审理过程中,检方提交了多组关键证据,包括刘某涛2015年手写的承诺书,其中承认“进入继女房间实施猥亵”;梅子小学时向母亲朋友的陈述记录;2018年梅子与同学的聊天记录(提及被威胁经历);以及离婚协议中相关表述等。


李女士直言,尽管证据链相对完整,刘某涛仍进行无罪辩护。一审庭审时,由于涉及隐私,李女士无法陪同梅子出庭,“我曾多次求女儿别去。”但如今20多岁的大姑娘站在了母亲的前面说:“他对我造成这么多年的伤害,我今天就要进庭去看看,我要跟我的前半生有个交代。”据梅子陈述,被告人在庭审中态度嚣张,甚至与她发生争执并让她“去死”。李女士在一审宣判时到庭,目睹刘某涛毫无悔过的态度,情绪激动到掷鞋抗议。

一审判决刘某涛8年有期徒刑后,李女士母女松了一口气的同时,难免感觉些许不安。“妈妈,8年之后,他可能会出来报复我们吗?”李女士坦言,一直都是希望能对嫌疑人顶格处罚,“8年太少了。”梅子则在宣判结束后说:“尽管这个结果不理想,但事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这个刑期多少对我所遭受这么多年的屈辱是一个交代。”

私密空间犯罪:取证难成立案痛点

“我的女儿,以前读书蛮好,很开朗快乐,但或许因为这件事,她读书不好了,成为了讨好型人格,对任何事她不敢说不。”李女士这样形容自己的女儿,那些年深夜里,误会女儿深夜玩游戏门缝处透出来的灯光,如今成了李女士最大的愧疚,“我们后来一起躺在床上谈心才知道,她是不敢关灯睡觉。”

“发生这样的事,作为母亲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身后,不要逃避,不要退让。”对于自己曾经的逃避,李女士满是后悔,“我想保护她,可这个方法是不对的。”

除了想要保护自己的女儿,李女士也开始关注起与自己有类似遭遇的案件,在互联网上为相似受害者家庭提供咨询服务和帮助。“因为经历过,所以想给他人撑伞。”据她透露,目前已接触到能清楚描述经过的案件共96起,其中93起受害者年龄在9岁以下,90%为家庭内部侵害,亲生父亲占比超半数,最小的受害者仅3岁。

“最大的难题是证据,有些时间长、跨度大、私密空间难度就更大了。”李女士指出,这类案件的认定需要DNA、视听材料或者人证,可案件大多发生在私密空间,受害者年幼时难以留存证据,这才导致许多家庭维权无门。为此,她潜心研究法律,摸索出一套独特的证据固定方法,成功推动浙江、安徽等地多起疑难案件重启调查。

对于母亲的公益事业,梅子十分支持。“她对我说妈妈你很优秀,你很勇敢,只要你想做,没有你做不到的。”困住了这对母女十几年的伤痛,正在被她们用自己的斗争慢慢抚平。


李女士谈起网上对她此前原谅隐忍的指责,她说这是她应承担的。但是女儿梅子给了她不一样的答案:“我的父母、朋友、律师、法官都说我很勇敢,你也别管别人怎么说,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不是你的错,我知道你有多爱我,你好好的比什么都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一)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二)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三)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四)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浙江伦和律师事务所王逸芸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案中,刘某涛的行为跨越了继女黄某某未满14周岁和已满14周岁两个阶段,因此同时构成猥亵儿童罪和强制猥亵罪,法院依法对两罪进行数罪并罚,最终判处8年有期徒刑,这一量刑基本符合司法实践中对多起猥亵犯罪且情节较为严重情况的处理标准。

针对此类案件,王逸芸特别提到,“亲属性侵”犯罪具有法律规定没有落实、法律保护存在缺陷、法律救济不够完善的治理困境。“该类案件往往证据固定难,家庭内部作案隐蔽,缺乏物证;被害人存在心理障碍,恐惧、羞耻感和亲属压力致使不敢维权;另外还会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社会观念阻碍维权。”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上海这栋1.5亿元起拍的历史建筑因无人出价流拍 上海一神秘古玩夜市:凌晨开市天亮即散 打手电寻宝
    "寒冬"来袭!上海陆家嘴大量商铺倒闭 上海出事了!大量外卖员围攻警察
    宣告失败的共享家园,夺走了上海主理人的主体性 国民警卫队进驻华盛顿,特朗普再将军方卷入政治
    上海1700多个门禁同时失效 前政府统一安装 上海一驴友穿越秦岭失联十余天获救,警方: 腿受伤
    无意拍到上海一退休教授的家 进屋就被治愈了 前广西常委秦如培贪贿9.72亿 一审判决死缓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