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当异形从幽闭舱室来到开阔地球,还会吓人吗?

《异形:地球》剧照
《异形:地球》将人造人分为三类:传统生化人(如大卫、主教)、改造人(机械强化的人类)和神童公司试验中的混合人(儿童意识转移到机械身体)。特别是混合人的设定——将儿童意识植入机械身体——提出了关于身份认同、成长与永生等问题。当女主作为混合人既非完全人类又非纯粹机器,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何以为人”这一异形核心命题的最新诠释。这种设定延续了《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中对创造者与被创造者关系的哲学探讨。

《异形:地球》剧照
作为前传,《异形:地球》肩负着填补系列时间线空白的任务。“马奇诺号”是如何获得异形样本的?这些样本与《普罗米修斯》中的黑水、《异形:契约》中的大卫实验有何关联?如何衔接《异形:契约》与《异形1》之间的空白?剧集开场对《异形1》的一比一复刻既是对经典的致敬,也暗示了两者在叙事上的紧密联系。“马奇诺号”的65年任务时长(比“普罗米修斯号”早40年出发)更暗示异形威胁更早发生,这一设定或将重塑人们对整个“异形”系列历史的理解。
此外,“马奇诺号”出发时(2055年)维兰德与汤古尚未合并的设定,为观众提供了窥见这两大巨头合并前历史的机会。汤古女士在正史中的首次亮相更是引发无数猜想——这两家究竟是平等合并,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收购?公司间的角力为异形入侵提供了完美的发酵环境:当神童公司与维兰德-汤古忙于争夺异形样本时,真正的威胁正在失控。这种叙事将异形从单纯的生物恐怖转变为人类贪婪与短视的象征,延续了该系列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传统。

《异形:地球》前两集里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兄妹情感线。
最后说句题外话。前阵子,一些美国媒体分析为何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卖不动了,但在美国本土票房长红,其中论据之一是说,现在的好莱坞大片更注重家庭价值观表达,而因为各国文化差异,美国以外的观众可能get不到。《异形:地球》前两集里也出现莫名其妙的兄妹情感线。笔者觉得除了水时间外,完全跟主线故事没有产生任何关联,甚至一度降智。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