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 "可以不穿裙子了",空姐原來這麼無奈
在成為空乘人員那壹刻起,對安全技能的強調,是這份職業帶給他們的壹份自我定位。而無論是服務還是急救技能,建立在學習和訓練之上的專業性,壹定超過穿著、妝容帶來的觀賞性。
3 被舍棄的非必要性
在民航史上,對空姐穿著女性化特征明顯服裝的早期規定有壹定時代原因。20世紀30年代,美國波音航空公司首次招聘空中乘務員,當時,大部分飛機乘客都是高端消費人群,因此,空姐的女性化穿著,成為吸引這部分消費者再次乘坐飛機的商業元素之壹。到了50-60年代,美國航司甚至會對空姐的應聘要求對年齡、體重,非婚等作出限制。

1930年5月,25歲的艾倫·丘奇在從奧克蘭飛往芝加哥的航班上擔任世界上第壹位空姐。她和另外柒名單身女性組成了“最初的八名”空姐
如今,飛機更多作為壹種便民的交通工具,而非用於享受或彰顯服務的奢侈消費。乘客對空乘人員的服務要求,也在乘坐飛機平民化、日常化的趨勢下,傾向於更實用的功能。就像高鐵上的乘務員,不論男女,他們的首要任務,是保障列車秩序與乘客安全。
但在主導禮儀功能的裙裝,不僅會給正常工作帶來壹些不便,還容易給不懷好意之人可乘之機。郭凡在工作時遇到過乘客偷拍,“(乘客)將手機放地上,打開攝像頭”,空姐走過的時候,就可以拍到她們的裙底。所幸偷拍行為被另壹名乘客發現,及時阻止。
類似的場景夏允也遇到過。更常見的情況,是直接對她動手動腳,“比如我送壹杯水,(乘客)會連帶著摸壹把我的手,發餐的時候會直接觸碰我的腰”。然而,由於機艙工作環境特殊,以及航司相關制度的缺失,她們大多只能忍氣吞聲。
回想起來,初進入空姐行業的時候,郭凡對這份職業的成就感來源,是自己在處理安全事故的專業。平時遇到大事的概率不大,但飛行全程的安全問題無小事,比如在飛機上發現乘客在使用充電寶、發現旅客在廁所裡偷偷抽煙,“有時候煙霧報警器不敏感”,這些郭凡都經歷過。阻止隱患的細微改變,都能給她帶來成就感。

飛行過程中有許多需要處理的安全事故 /《快樂飛行》劇照
但她發現外界對空姐這壹職業群體的印象似乎並非如此。有男性乘客想問她要電話號碼,“大部分乘務員都遇到過”。辭職後,郭凡在自己的社交平台透露過曾經做空姐的經歷,後台會湧入網友目的不純的詢問。時間久了,由於空乘人員權益保護相關機制的匱乏,以及來自外界的刻板印象,她逐漸心生失望,於是離開了這壹行。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