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砸6000億美元渡劫,蘋果用壹只腳"重返美國"
無論是3440美元,還是3000美元,進口產品與本土制造的差價最高接近2000美元的情況下,庫克會怎麼回答iPhone在美國組裝的問題?不言而喻。
在此之前,摩根士丹利就在研報中指出,美國對進口iPhone開征25%關稅,不足以推動蘋果把生產搬回美國。天風證券分析師、知名蘋果爆料達人此前也表示,“就獲利而言,蘋果公司為在美國市場銷售iPhone承受25%的關稅,遠好於將iPhone組裝線搬回美國。”
當然,這個大前提是只有25%的關稅。
03 卡點:iPhone組裝的自動化率
如果將產品的大規模“Just-in-time”生產作為衡量制造能力的標准,可以確定的是,高端制造回歸美國仍然道阻且長。
在2019財年第叁季度的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曾提到“我們從上海工廠的建設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平均每輛車的生產過程成本預計將會比現階段美國境內生產線低。”
具體低多少?2019年第叁季度財報致股東信中,特斯拉給的答案是65%。
2024年,沃爾瑪曾出售過壹款由American Giant 在美國本土投資代工制造的12.98美元的T恤,該公司CEO溫思羅普在華爾街日報的采訪中說,American Giant能與中國、越南等產地競爭,前提是流程自動化。“只要不需要大量勞動力,你幾乎可以在這裡制造任何東西,”溫思羅普說。
挑戰恰恰在於,iPhone制造的自動化程度仍然偏低。
The Information也曾在報道中披露:蘋果對iPhone組裝的自動化程度目標為50%,相關的供應鏈企業也在推動該目標的落地,但受制於投入產出比、生產良率問題,短期內仍然無法實現。
對於蘋果公司來說,在高度自動化制造時代到來之前,將iPhone的組裝線安置在美國,就必須承擔單台設備高達1200美元的組裝費用,這個價格相當於現有的256GB版iPhone 16 Pro Max的零售價。
據王多透露,除了人力成本,美國各個領域的制造企業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效率問題,包括勞動力的供給、技術工人的供給、良品率、每小時出貨量(UPH)等等。要在美國本土復現亞洲的水准,制造業企業還有很長的路。
相比之下,中國大陸、東南亞的勞動力市場對蘋果這樣存在“季節性敏感”的消費電子產品品牌來說,有壹個巨大的吸引力——極其成熟的用工體系——在銷售旺季之前,代工企業可以在短時間內招聘到大量熟練工人,同時提供相對足夠的生活相關基礎設施,並在淡季靈活削減用工需求。
而在美國,受當地法規的影響,勞動關系的建立和解除都有更長的周期,同時本土基建速度也制約著大規模生產所需要的配套設施。
盡管美國市場對iPhone制造回流“不太友好”,但蘋果仍然提前做了布局。
公開資料顯示,在供應商偉創力的支持下,蘋果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實際設有組裝線,主要負責生產Mac Pro這類台式機產品。
與iPhone、iPad這類移動設備相比,電腦台式機通常對組裝精度要求較低。
從蘋果整個制造體系來看,德州的桌面產品組裝產線,更像是壹個應對周期性需求增長的備份方案,即便是產線建成的情況下,也不意味著按下啟動鍵,產線就能立即運轉。受制於招工的季節性因素和原材料運輸情況,行業普遍認為運轉壹條組裝線有至少6個星期的滯後。
04 表面雙贏的“交易”
1987年,特朗普與記者托尼·施瓦茨合著了壹本《交易的藝術》。
過去很多人都在問,偏好交易的特朗普,在“iPhone不回美國制造將面臨25%的關稅”這件事情上,會與庫克、蘋果公司如何通過某種“交易”來“握手言和”?
答案逐漸變得清晰——加大在美國投資建廠,將關鍵零部件轉移到美國來生產,加大產品中美系供應商的占比,都是可以接受的方案。
但基於成本、效率等原因,實現iPhone在美國組裝,也就是特朗普說的“讓他(庫克)有壹天能把這個計劃實現”,道阻且長。
全球化制造分析師李陽對我們表示,“從企業戰略角度看,是否值得根據肆年總統任期內的政策去決定未來拾余年的產業鏈布局,是非常存疑的;而從特朗普政府的角度,推動iPhone本土生產可能也更多的是給選民釋放信號,兌現此前的競選承諾。”
關於“暫緩美國制造”附帶的6000億美元投資條件,李陽認為,“最後可能還是以轉移支付的方式扶持美國本土產業。”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在此之前,摩根士丹利就在研報中指出,美國對進口iPhone開征25%關稅,不足以推動蘋果把生產搬回美國。天風證券分析師、知名蘋果爆料達人此前也表示,“就獲利而言,蘋果公司為在美國市場銷售iPhone承受25%的關稅,遠好於將iPhone組裝線搬回美國。”
當然,這個大前提是只有25%的關稅。
03 卡點:iPhone組裝的自動化率
如果將產品的大規模“Just-in-time”生產作為衡量制造能力的標准,可以確定的是,高端制造回歸美國仍然道阻且長。
在2019財年第叁季度的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曾提到“我們從上海工廠的建設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平均每輛車的生產過程成本預計將會比現階段美國境內生產線低。”
具體低多少?2019年第叁季度財報致股東信中,特斯拉給的答案是65%。
2024年,沃爾瑪曾出售過壹款由American Giant 在美國本土投資代工制造的12.98美元的T恤,該公司CEO溫思羅普在華爾街日報的采訪中說,American Giant能與中國、越南等產地競爭,前提是流程自動化。“只要不需要大量勞動力,你幾乎可以在這裡制造任何東西,”溫思羅普說。
挑戰恰恰在於,iPhone制造的自動化程度仍然偏低。
The Information也曾在報道中披露:蘋果對iPhone組裝的自動化程度目標為50%,相關的供應鏈企業也在推動該目標的落地,但受制於投入產出比、生產良率問題,短期內仍然無法實現。
對於蘋果公司來說,在高度自動化制造時代到來之前,將iPhone的組裝線安置在美國,就必須承擔單台設備高達1200美元的組裝費用,這個價格相當於現有的256GB版iPhone 16 Pro Max的零售價。
據王多透露,除了人力成本,美國各個領域的制造企業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效率問題,包括勞動力的供給、技術工人的供給、良品率、每小時出貨量(UPH)等等。要在美國本土復現亞洲的水准,制造業企業還有很長的路。
相比之下,中國大陸、東南亞的勞動力市場對蘋果這樣存在“季節性敏感”的消費電子產品品牌來說,有壹個巨大的吸引力——極其成熟的用工體系——在銷售旺季之前,代工企業可以在短時間內招聘到大量熟練工人,同時提供相對足夠的生活相關基礎設施,並在淡季靈活削減用工需求。
而在美國,受當地法規的影響,勞動關系的建立和解除都有更長的周期,同時本土基建速度也制約著大規模生產所需要的配套設施。
盡管美國市場對iPhone制造回流“不太友好”,但蘋果仍然提前做了布局。
公開資料顯示,在供應商偉創力的支持下,蘋果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實際設有組裝線,主要負責生產Mac Pro這類台式機產品。
與iPhone、iPad這類移動設備相比,電腦台式機通常對組裝精度要求較低。
從蘋果整個制造體系來看,德州的桌面產品組裝產線,更像是壹個應對周期性需求增長的備份方案,即便是產線建成的情況下,也不意味著按下啟動鍵,產線就能立即運轉。受制於招工的季節性因素和原材料運輸情況,行業普遍認為運轉壹條組裝線有至少6個星期的滯後。
04 表面雙贏的“交易”
1987年,特朗普與記者托尼·施瓦茨合著了壹本《交易的藝術》。
過去很多人都在問,偏好交易的特朗普,在“iPhone不回美國制造將面臨25%的關稅”這件事情上,會與庫克、蘋果公司如何通過某種“交易”來“握手言和”?
答案逐漸變得清晰——加大在美國投資建廠,將關鍵零部件轉移到美國來生產,加大產品中美系供應商的占比,都是可以接受的方案。
但基於成本、效率等原因,實現iPhone在美國組裝,也就是特朗普說的“讓他(庫克)有壹天能把這個計劃實現”,道阻且長。
全球化制造分析師李陽對我們表示,“從企業戰略角度看,是否值得根據肆年總統任期內的政策去決定未來拾余年的產業鏈布局,是非常存疑的;而從特朗普政府的角度,推動iPhone本土生產可能也更多的是給選民釋放信號,兌現此前的競選承諾。”
關於“暫緩美國制造”附帶的6000億美元投資條件,李陽認為,“最後可能還是以轉移支付的方式扶持美國本土產業。”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