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卖房] 热帖:中国年轻人为何不再热衷于买房了?
中国香港(专题),今年的房价已经走稳,结合香港房市租金回报率已经达到3.5%(中原地产数据)的有利条件,看来香港房价会先于其他内地城市见底。
国内城市的房市租金回报率目前依然普遍在2%以下,距离香港的水平还比较远。
人们可能会说,若要国内房价上涨,政策上来一次强刺激就行了!
我认为不现实。
首先,从政策导向上,2023年以来,各地放宽限购、降低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如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以下),并推出“认房不认贷”等政策。政策一直是持续加码的,不过从上图的房价趋势就看到,政策的托底只能是延缓趋势,不可能改变趋势的。
其次,从供需关系看,三四线城市库存周期普遍超过20个月,需较长时间消化;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因人口流入,供需相对平衡,调整幅度可能较小。
另外,看经济与收入预期,目前居民杠杆率超60%,购房能力受限。只有经济持续复苏而就业不断改善,购房信心才能逐步恢复。
而且,从人口结构变化与城市化进程角度看,2023年国内人口首次负增长,而城镇化率已达65%以上,新增刚需放缓。改善性需求(如换房)仍存结构性机会。
如果我们参照一下国际经验,就能发现,日本(专题)在1991年房价进入下行周期后,到2008年东京核心区房价见底回升,足足耗了17年时间;而美国2006年房价见顶后,经过6年的下行,终于2012年开始见底。总而言之,房地产的调整周期往往比较长。如果以投资为目的,可以慢慢等待。
虽然,房价的长期低迷确实会带来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但客观来看,它对经济和社会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首先,对普通人的直接利好就是居住成本降低了。房价下跌加上租金趋稳,年轻人、城市新居民的住房压力减轻,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过去三年房价普遍下降30%~50%,那么首次购房门槛也同比例下降。比如,深圳房价从峰值下跌至今,部分刚需盘首付从200多万降至100多万。对真正的刚需一族来说,现在上车比几年前容易多了。
其次,就是消费能力因房贷占家庭收入比的下降(例如房贷还款支出从收入的50%降至30%)而得到释放,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带动教育、医疗、旅游等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升至6.2%,我认为部分源于房贷压力缓解。
再次,对经济结构的长期优化作用明显,长期来看社会资源从房地产转向实体经济,科技、制造业等领域将获得更多融资支持;企业不再依赖“炒房盈利”。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居民2025年的杠杆率已经从最高的62%回落至55%,银行坏账率可控。显然,居民杠杆的降低同时也降低了社会系统性金融风险。
总而言之,年轻人不热衷买房,本质是经济理性、价值观迭代与社会转型的综合反映。这一趋势将持续重塑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结构,一方面无疑会拉长房价的下行周期,带来短期的阵痛,但长期而言利大于弊。另一方面,将促进经济去地产化、居住去金融化,反而有助于实现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
至于“买房还是不买房之辩”这一过去纠结人们多年的热门话题,今后就必然要消停很长一段了。尽管未来一线城市优质房产很可能仍会被视为抗通胀资产,但需求主力将转向高收入群体和改善型买家。“房住不炒”的目标在不经意中就已经实现了。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从图中看出,过去近二十年间涨幅相对小一点的国内城市的房市租金回报率目前依然普遍在2%以下,距离香港的水平还比较远。
人们可能会说,若要国内房价上涨,政策上来一次强刺激就行了!
我认为不现实。
首先,从政策导向上,2023年以来,各地放宽限购、降低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如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以下),并推出“认房不认贷”等政策。政策一直是持续加码的,不过从上图的房价趋势就看到,政策的托底只能是延缓趋势,不可能改变趋势的。
其次,从供需关系看,三四线城市库存周期普遍超过20个月,需较长时间消化;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因人口流入,供需相对平衡,调整幅度可能较小。
另外,看经济与收入预期,目前居民杠杆率超60%,购房能力受限。只有经济持续复苏而就业不断改善,购房信心才能逐步恢复。
而且,从人口结构变化与城市化进程角度看,2023年国内人口首次负增长,而城镇化率已达65%以上,新增刚需放缓。改善性需求(如换房)仍存结构性机会。
如果我们参照一下国际经验,就能发现,日本(专题)在1991年房价进入下行周期后,到2008年东京核心区房价见底回升,足足耗了17年时间;而美国2006年房价见顶后,经过6年的下行,终于2012年开始见底。总而言之,房地产的调整周期往往比较长。如果以投资为目的,可以慢慢等待。
虽然,房价的长期低迷确实会带来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但客观来看,它对经济和社会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首先,对普通人的直接利好就是居住成本降低了。房价下跌加上租金趋稳,年轻人、城市新居民的住房压力减轻,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过去三年房价普遍下降30%~50%,那么首次购房门槛也同比例下降。比如,深圳房价从峰值下跌至今,部分刚需盘首付从200多万降至100多万。对真正的刚需一族来说,现在上车比几年前容易多了。
其次,就是消费能力因房贷占家庭收入比的下降(例如房贷还款支出从收入的50%降至30%)而得到释放,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带动教育、医疗、旅游等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升至6.2%,我认为部分源于房贷压力缓解。
再次,对经济结构的长期优化作用明显,长期来看社会资源从房地产转向实体经济,科技、制造业等领域将获得更多融资支持;企业不再依赖“炒房盈利”。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居民2025年的杠杆率已经从最高的62%回落至55%,银行坏账率可控。显然,居民杠杆的降低同时也降低了社会系统性金融风险。
总而言之,年轻人不热衷买房,本质是经济理性、价值观迭代与社会转型的综合反映。这一趋势将持续重塑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结构,一方面无疑会拉长房价的下行周期,带来短期的阵痛,但长期而言利大于弊。另一方面,将促进经济去地产化、居住去金融化,反而有助于实现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
至于“买房还是不买房之辩”这一过去纠结人们多年的热门话题,今后就必然要消停很长一段了。尽管未来一线城市优质房产很可能仍会被视为抗通胀资产,但需求主力将转向高收入群体和改善型买家。“房住不炒”的目标在不经意中就已经实现了。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