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人山走来的女兵,丈夫失联后苦等六十年
1920年3月18日,陈庆珍出生在云南楚雄一户姓方的商人家里,父亲赶集卖布匹,母亲是位进士家的大小姐负责家务,陈庆珍还有三个哥哥两个弟弟,作为方家唯一的女孩,她很受宠爱,可以随便爬到祖父的背上玩耍,给他梳胡子。
6岁那年,母亲生了二妹,陈庆珍的命运也在这时发生了一个大转折。
这一年,三姨妈家的女儿误吃有砒霜的糕点死了,望着悲痛欲绝的女儿,外祖母出了个主意,让她写信给楚雄的大姐要个女儿,大姐家孩子多可以帮她减轻负担。
于是,陈庆珍被母亲送了出去。父亲带着她,坐了五天滑杆才到玉溪姨妈家,从此改姓陈,改叫三姨为“妈妈”。
三姨家其实很有钱的,算得上玉溪的大富商,经营着洋纱和染料代理生意。但陈庆珍说不上高兴还是忧愁,这里一切都是陌生的,人是,物是,景也是。
在她幼小的心里,总觉得自己是陈家用一点小恩小惠换来的“人质”,是方家多余的那个人,那种对幼小心灵的伤害很难描述。
两年后,姨妈生了一个妹妹,接着是个弟弟,后来陆续生了五个妹妹一个弟弟共六个。
从八岁开始,陈庆珍的背上就一直在背着弟弟或妹妹,洗不完的尿布,收拾不完的卫生。
失去耐心的姨妈对她也是非打即骂,到了上学的年纪,姨妈一边帮她梳头一边骂,头发也被揪掉了很多,陈庆珍只敢流泪不敢哭出声。
陈庆珍的鞋子穿得破旧不堪,她和姨妈说又是一顿骂,因为姨妈不会做女红。陈庆珍自己偷偷学会了做鞋子,没想到,从此弟妹的鞋子也都是她做。
陈庆珍很想逃离这种半奴半婢的生活,只得拼命读书,但因为照顾弟妹耽误学习,她考中学时还是比其他同学大两三岁。
顺利考入昆华女中四十一班后,母亲却提了个条件,要上昆明读书可以,但得领着两个妹妹一起到昆明上小学。
陈庆珍只得答应。带着两个妹妹和奶妈母子,一起搬到昆明,她不仅要照顾两个妹妹,放假还要做好鞋子带回去给其他弟妹。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不久昆明也经常有日本飞机来轰炸,不得已,奶妈带着两个妹妹回了玉溪老家,陈庆珍当然选择留下,开始了独自生活。
那时候能上学的女生家庭条件都不错,同学们都有温暖的家,有慈母的爱,陈庆珍没有,内心难免自卑,但她从来不表露出来,以免同学看不起。
陈庆珍一直在想学什么好,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不依靠任何人也能生活。思来想去,她觉得学医是最好的,对别人,对自己都好。
想学医,主要还是受三哥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陈庆珍的三哥方文学就背着父母化名李文光,偷偷报考黄埔军校,毕业后一直在滇军服役。
抗战全面爆发,三哥就随部队出滇抗战。陈庆珍一直记得送别哥哥时,说过的一句话:“你先走一步!”
但不久,三哥在台儿庄战役身负重伤回到云南。三哥告诉她,前方战场最缺医护。经常去医院看三哥的陈庆珍,也暗下决心,将来要去前线救死扶伤。
当时云南就一所军医学院,是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为支援抗战,从军费中拨款重新开办的云南军医学校,名额有限,要考中不容易。
正好同班有个同学报考了云南军医大学,她来信说了新消息,云南省政府为了培养县卫生院长,特别在军医大学开设了一个班,不需要考试,只需要县长推荐就行,学费、伙食费都是县政府供给,五年毕业就可以回去县里当卫生院长。
陈庆珍抓住这个机会,请楚雄的父亲帮忙。父亲对女儿还是很好的,考上省立中学就开始给她钱。得知女儿想考军医大学,也非常支持,很快寄来县政府的证明。
在这里,陈庆珍遇见了爱情,从此改变了人生走向。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6岁那年,母亲生了二妹,陈庆珍的命运也在这时发生了一个大转折。
这一年,三姨妈家的女儿误吃有砒霜的糕点死了,望着悲痛欲绝的女儿,外祖母出了个主意,让她写信给楚雄的大姐要个女儿,大姐家孩子多可以帮她减轻负担。
于是,陈庆珍被母亲送了出去。父亲带着她,坐了五天滑杆才到玉溪姨妈家,从此改姓陈,改叫三姨为“妈妈”。
三姨家其实很有钱的,算得上玉溪的大富商,经营着洋纱和染料代理生意。但陈庆珍说不上高兴还是忧愁,这里一切都是陌生的,人是,物是,景也是。
在她幼小的心里,总觉得自己是陈家用一点小恩小惠换来的“人质”,是方家多余的那个人,那种对幼小心灵的伤害很难描述。
两年后,姨妈生了一个妹妹,接着是个弟弟,后来陆续生了五个妹妹一个弟弟共六个。
从八岁开始,陈庆珍的背上就一直在背着弟弟或妹妹,洗不完的尿布,收拾不完的卫生。
失去耐心的姨妈对她也是非打即骂,到了上学的年纪,姨妈一边帮她梳头一边骂,头发也被揪掉了很多,陈庆珍只敢流泪不敢哭出声。
陈庆珍的鞋子穿得破旧不堪,她和姨妈说又是一顿骂,因为姨妈不会做女红。陈庆珍自己偷偷学会了做鞋子,没想到,从此弟妹的鞋子也都是她做。
陈庆珍很想逃离这种半奴半婢的生活,只得拼命读书,但因为照顾弟妹耽误学习,她考中学时还是比其他同学大两三岁。
顺利考入昆华女中四十一班后,母亲却提了个条件,要上昆明读书可以,但得领着两个妹妹一起到昆明上小学。
陈庆珍只得答应。带着两个妹妹和奶妈母子,一起搬到昆明,她不仅要照顾两个妹妹,放假还要做好鞋子带回去给其他弟妹。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不久昆明也经常有日本飞机来轰炸,不得已,奶妈带着两个妹妹回了玉溪老家,陈庆珍当然选择留下,开始了独自生活。
那时候能上学的女生家庭条件都不错,同学们都有温暖的家,有慈母的爱,陈庆珍没有,内心难免自卑,但她从来不表露出来,以免同学看不起。
陈庆珍一直在想学什么好,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不依靠任何人也能生活。思来想去,她觉得学医是最好的,对别人,对自己都好。
想学医,主要还是受三哥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陈庆珍的三哥方文学就背着父母化名李文光,偷偷报考黄埔军校,毕业后一直在滇军服役。
抗战全面爆发,三哥就随部队出滇抗战。陈庆珍一直记得送别哥哥时,说过的一句话:“你先走一步!”
但不久,三哥在台儿庄战役身负重伤回到云南。三哥告诉她,前方战场最缺医护。经常去医院看三哥的陈庆珍,也暗下决心,将来要去前线救死扶伤。
当时云南就一所军医学院,是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为支援抗战,从军费中拨款重新开办的云南军医学校,名额有限,要考中不容易。
正好同班有个同学报考了云南军医大学,她来信说了新消息,云南省政府为了培养县卫生院长,特别在军医大学开设了一个班,不需要考试,只需要县长推荐就行,学费、伙食费都是县政府供给,五年毕业就可以回去县里当卫生院长。
陈庆珍抓住这个机会,请楚雄的父亲帮忙。父亲对女儿还是很好的,考上省立中学就开始给她钱。得知女儿想考军医大学,也非常支持,很快寄来县政府的证明。
在这里,陈庆珍遇见了爱情,从此改变了人生走向。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