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竹代塑",为何不一定是好主意?

从食品包装到医疗器械,塑料在20世纪成为绝大多数制造业的必需品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以化石天然气为基础的所谓“合成”塑料产量增长了230倍,2000年至2019年间,这种塑料产量翻了一番,达到4.6亿吨。塑料产品轻巧方便,但是它们的缺点是不容易自然分解,会产生大量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的污染。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有2200万吨塑料被排放到环境中,其中600万吨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塑料和微塑料在地球上随处可见:在水中、空气中、土壤中,甚至在人体中无处不在。为了应对此一祸害,在联合国主持下,为期两周的打击塑料污染的谈判会议将于八月五日起在日内瓦举行,去年年底在韩国釜山举行的谈判会议由于产油国家的强硬立场以及美国政坛的不稳定性而最终无果而终。此次谈判是否会取得新的进展?观察人士对此持有保留。


法国欧盟呼吁减少原生塑料的使用,也就是说,减少塑料生产,必须从源头来解决塑料污染问题,但是,这一立场却遭到来自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以及中国与美国等产油国以及塑料生产国的反对,上述国家呼吁将精力集中在废物收集和回收利用上。

那么,塑料回收与再利用究竟对打击塑料污染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根据欧洲塑料工业联合会(Plastics Europe)去年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今天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中国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中国政府几年前提出了以竹子来取代塑料的措施来减少对塑料的使用,此举又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我们请法国的废物回收以及资源问题专家弗洛尔·贝林根(Flore Berlingen)女士来谈谈她的看法,贝林根女士撰写过多篇生态学调查和评论文章,曾经是法国零垃圾组织的负责人,2023年她又与他人共同创立了污染者付费原则观察站。 2020 年,她所发表的《废品回收是一大骗局,循环经济如何成为一次性消费的保护伞 》一书曾经在法国环境生态界引发热议。

法广: 非常感谢您接受法广的采访,能否首先解释一下为何会选择 “废品回收是一大骗局”这样一个带有挑衅性的书名?

Flore Berlingen :我之所以说塑料回收是一大骗局,并不是要说回收就没有任何意义,垃圾回收自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确实能够带来很多益处,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回收不应该成为一个烟幕弹,来掩盖塑料产品的生产日益增长的现实。因为我们或许会认为因为有回收,我们就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使用,但是,事实却是恰恰相反,虽然塑料回收工业正在逐渐发展,但是,原生塑料的消耗却也继续在不断的攀升,同我们所期待的恰恰相反,回收的塑料并没有取代新材料而且增加了塑料原生材料的使用,虽然,从理论上来看似乎应该是如此的,但是,事实上,只要观察一下塑料市场的生产数据,就不难发现,塑料回收并没有起到减少使用原生塑料的目的。而且,恰恰相反,由于回收塑料必须加入新的原生塑料材料才能够制造新产品,因而,从某种意义上,塑料回收反而增加了对原生材料的需求。而且,塑料回收还可能会掩盖另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微型塑料污染问题,塑料回收并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且,有时候甚至是恰恰相反,因为回收塑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严重污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带毒的化学物质会分解成细小的微粒从而对环境与人体造成威胁。这就是为什么塑料回收工厂,无论是手工操作的,还是机械操作的工厂都是重大的污染源,因为它们会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的微型塑料。所以,这是一个循环经济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回收塑料不仅它的化学成分很难确定,而且它们同新塑料材料相比较更容易加剧微型塑料的污染。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出这个可以无止境的回收使用因而导致良性循环的理想设想,而且事实上,因为塑料回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消耗巨大能源的过程,在消耗大量能源,消耗大量原材料的同时,还将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塑料回收不仅是一个耗能以及污染的过程,而且也并不能够减少对原材料的总体需求,因为数据明确显示,回收塑料使塑料原材料的总体消费继续攀升。


“以竹代塑”是否是一个好主意?

法广: 确实,而且同钢铁以及玻璃等原材料有所不同的是,塑料并不是一种可以永无止境的回收的原材料,回收过程中还会使用大量的能源,并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塑料回收的功用在全球来说确实是一个引发争议的话题。为了应对塑料污染,世界各国都推出了一系列可以取代塑料的来自植物的原材料,中国政府在埃及举行的第28届气候峰会期间在中国馆展出了由竹子制作的产品,以竹子来代替塑料,所谓“以竹代塑”的口号逐渐被推向了前台,此前,中国官方发改委发表了加快发展“以竹代塑”的三年行动计划,强调即使仅仅取代10%的塑料,就将是一个撬动千亿元人民币的宏大计划,竹子是一种生长周期非常快的植物,那么,“以竹代塑”是否是一个好主意?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美国会推人权法案制衡中国 与特朗普贸易优先不同调 惨案!中国如何"养套杀"越南榴莲?
    日本找中国合办世界杯,有戏吗?(图 加美关系紧张 中国能成为好伙伴吗  (4条评论)
    "海棠"大抓捕后 中国耽美圈何去何从? 57岁中国农场主在赞比亚失踪近30天确认遇害....
    中国智元机器人获韩国巨头入股(图 宗庆后遗产案焦点:为何保全18亿美元资产?
    FBI于新西兰设办公室 中国震惊 3份关键证据浮出水面 宗馥莉为何首战败诉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