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卖掉了他们唯一的房子

受房市波动等因素影响,一些人选择卖掉唯一住房。有人是为了防止财富缩水,套出更多现金在手;有人为筹措医疗、教育等刚性支出而降价变现;也有人主动调整资产结构,转向流动性更强的资产以寻求安全感。
房产曾是中国家庭最坚不可摧的信仰。如今,这些卖掉唯一住房的人们,正在用脚投票,重塑着社会对于房子和资产的观念。

伤疤
卖房后的半个月,大福每天都哭。当初精心挑选的家具挂在二手平台,有买家是同小区业主,抱着捡漏心态上门,背着手挑挑拣拣:“是进口的吗?”“还有什么好东西?”一把原价5000块的电子琴,对方只肯出价500。这让她有种家被侵略的感觉。
沙发、冰箱、电视机,家被买家们一点点搬空,后来床也卖掉了,大福和丈夫打地铺睡,“好像很失败,必须要变卖家产才能够活下去”。
这套位于杭州的房子,是大福的丈夫在2021年,预备作为婚房而买下的,价格360万,是他名下的唯一住房。当时身边的人,不是已经买了房,就是正打算买房。在婚姻面前,房子是刚需,杭漂了七八年的大福也曾觉得,如果结婚没房,“就好像你过的很苦,找的人也不行。”
当时,丈夫是一名大厂程序员,大福在一家几千人的企业里做电商、直播运营,月薪近三万元,两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同年,杭州房价整体上涨,部分区域达到了历史高位,他们的经历,是很多高位上车的买房人的缩影。
2023年,大福和丈夫搬到新房里,她将婚纱照挂在新房的客厅的照片墙上。不到一年,房子卖掉,婚纱照被撤下,钉子被拔掉的墙上留下几个孔洞,像大福心里的伤疤。

图|大福花15000买来的冰箱,以7000的价格卖掉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