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如何逐步推行?
教育有關舉措。會議指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涉及千家萬戶、事關長遠發展的重要惠民舉措,要指導各地盡快細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確保按時足額撥付。
為呼應“高育兒成本”等民生關切,“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這壹提法已不是首次出現。不管是《中華人(专题)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還是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都曾直接提及相關要求。這次會議釋放了哪些信號?“逐步推行”應當如何理解?又將怎樣更好助推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

學前教育支出,是每壹個將孩子送入幼兒園的幼兒家庭的必要支出。近年來,“高育兒成本”等民生關切常常成為公眾討論的議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高丙成表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促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將顯著增強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高丙成:當前,幼兒家庭的學前教育支出相對較高,“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能夠切實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和育兒壓力,降低家庭的學前教育支出,提振家庭生育意願、釋放生育潛能,積極應對人口結構挑戰。

然而,這項涉及千家萬戶、事關長遠發展的惠民舉措,覆蓋的人群體量龐大。家庭教育成本的“減法”,也是國家和政府責任的“加法”,這筆資金從哪裡來?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指導各地盡快細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確保按時足額撥付。這是什麼意思?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 韓鳳芹:從中央、地方事權支出責任劃分的角度看,學前教育總體為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中央政府需要發揮好指導、協調、支持和引導作用,各地需要因地制宜,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確保按時足額撥付。

根據今年6月發布的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4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33萬所,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583.99萬人。想要對總量達3500多萬體量的人群實行免費學前教育,並且做到平穩實施和更可持續,就注定不能壹蹴而就。
韓鳳芹表示,這就顯示出“逐步推行”的重要性。這既是學前教育法的要求,也是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
免費學前教育政策的落地需要壹定的時間和條件,需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各地的學齡人口變化、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
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能搞壹步到位,要綜合考慮經濟的可行性、長期的可持續性。
政策的目標應聚焦於教育的普及程度與質量提升,充分考慮地域差異與教育機構類型多樣性帶來的挑戰,確保政策平穩實施,同時避免對教育質量和地方財政造成過大壓力。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進壹步加大對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支持力度,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2024年,我國普惠性幼兒園已占全國幼兒園總數的87.26%,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也占到全國在園幼兒人數的91.61%。
韓鳳芹表示,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正在越來越多被提及並落到實處。
韓鳳芹介紹,長期以來,我國堅持把教育作為國家戰略性投入予以優先保障和重點投入,特別典型表現在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快速增長。
免費學前教育政策不僅是教育公平的深化,更是我國學前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壹個重要標志,戰略意義和綜合價值非常深遠。
它不只是對個體發展起到奠基性作用,更通過多維度的經濟社會效應,包括人力資本提升,推動國家的長遠進步。
它是對高育兒成本,包括城鄉教育資源失衡等民生痛點的精准回應,也通過這種制度性的改革,成為優化資源配置、激發社會活力、推動長遠發展的關鍵舉措。

那麼,全國各地目前在園的幼兒家庭,對當下的教育支出水平“體感”如何?常常提起的“入園難、入園貴”等民生痛點,各地又有哪些有效解決路徑?
家住河北承德灤平縣的郎女士,孩子在當地壹家民辦幼兒園上小班。她表示,孩子每月僅基礎的教育費用就接近兩千元,雖然收費明細清晰,但對於縣城家庭來說,壓力不小。
而河南新鄉市民王璐的孩子在市裡的壹所公辦示范幼兒園就讀,即將升入中班。她算了壹筆賬,孩子每學期學費大約伍千元,再加上教學材料等費用,在學前教育上,每學期至少支出六柒千塊錢。
教育支出的壓力對每個家庭而言,“體感”各有不同,它取決於孩子在什麼類型的幼兒園就讀,也取決於家庭收入水平、通勤距離遠近等多方面因素。江西贛州章貢區市民胡先生覺得,目前在自家孩子身上花費的教育支出就不算太高,幼兒園的保育教育服務為家庭省去不少麻煩。
胡先生:我家孩子所在學校是公辦幼兒園,也是省級示范性幼兒園。目前,孩子學前教育花費主要是保育教育費和伙食費,每個月平均下來600多元。總的來說還是能夠接受這個價格,負擔不是那麼重,特別是孩子早上、中午都在學校吃飯,晚上才接回來,對我們家長來說,很是省心、省時、省力。

在“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政策背景下,全國多地正在加速探索普惠性學前教育新路徑。河北承德灤平縣教體局學前教育股股長張春平介紹,當地針對“入園難、入園貴”,推出多項務實舉措,推動幼兒家庭實現從“有園上”向“上好園”的轉變:
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擴大了資源供給;
明確收費項目和標准,統壹公示公辦園、普惠性民辦園的相關費用;
對普惠性幼兒園給予生均經費補貼,降低辦園成本,減輕家庭負擔;
推進城鄉壹體化辦園模式,由縣城4所公辦園牽頭,帶動鄉鎮幼兒園和民辦園發展,共享師資和管理資源;
從幼兒招生方面,簡化入園流程,通過線上報名、就近劃片等方式,減少家長排隊、奔波的麻煩,保障適齡幼兒就近入園。

近年來,江西贛州打出學前教育發展組合拳,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通過新建公辦幼兒園、開展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行動等方式,不斷增加幼兒學位供給。贛州市章貢區教體局幹部李鑫介紹,當地積極引導民辦幼兒園普惠辦園,降低收費標准,有效緩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普惠,不代表降低質量。河南省新鄉市城建幼兒園教師蔣宇晴介紹,該園從小班起就提供延時班服務,壹天僅收費拾塊錢,在方便家長接送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如舞蹈、美術等,中大班增設非洲鼓、圍棋等活動;園方還會定期舉辦親子活動,效果很好,孩子和家長都很喜歡。

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既是積極回應民生關切、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標志著我國教育公平理念深化、實踐路徑升級,對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逐步推行免費學前為呼應“高育兒成本”等民生關切,“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這壹提法已不是首次出現。不管是《中華人(专题)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還是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都曾直接提及相關要求。這次會議釋放了哪些信號?“逐步推行”應當如何理解?又將怎樣更好助推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

學前教育支出,是每壹個將孩子送入幼兒園的幼兒家庭的必要支出。近年來,“高育兒成本”等民生關切常常成為公眾討論的議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高丙成表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促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將顯著增強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高丙成:當前,幼兒家庭的學前教育支出相對較高,“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能夠切實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和育兒壓力,降低家庭的學前教育支出,提振家庭生育意願、釋放生育潛能,積極應對人口結構挑戰。

然而,這項涉及千家萬戶、事關長遠發展的惠民舉措,覆蓋的人群體量龐大。家庭教育成本的“減法”,也是國家和政府責任的“加法”,這筆資金從哪裡來?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指導各地盡快細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確保按時足額撥付。這是什麼意思?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 韓鳳芹:從中央、地方事權支出責任劃分的角度看,學前教育總體為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中央政府需要發揮好指導、協調、支持和引導作用,各地需要因地制宜,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確保按時足額撥付。

根據今年6月發布的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4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33萬所,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583.99萬人。想要對總量達3500多萬體量的人群實行免費學前教育,並且做到平穩實施和更可持續,就注定不能壹蹴而就。
韓鳳芹表示,這就顯示出“逐步推行”的重要性。這既是學前教育法的要求,也是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
免費學前教育政策的落地需要壹定的時間和條件,需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各地的學齡人口變化、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
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能搞壹步到位,要綜合考慮經濟的可行性、長期的可持續性。
政策的目標應聚焦於教育的普及程度與質量提升,充分考慮地域差異與教育機構類型多樣性帶來的挑戰,確保政策平穩實施,同時避免對教育質量和地方財政造成過大壓力。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進壹步加大對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支持力度,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2024年,我國普惠性幼兒園已占全國幼兒園總數的87.26%,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也占到全國在園幼兒人數的91.61%。
韓鳳芹表示,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正在越來越多被提及並落到實處。
韓鳳芹介紹,長期以來,我國堅持把教育作為國家戰略性投入予以優先保障和重點投入,特別典型表現在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快速增長。
免費學前教育政策不僅是教育公平的深化,更是我國學前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壹個重要標志,戰略意義和綜合價值非常深遠。
它不只是對個體發展起到奠基性作用,更通過多維度的經濟社會效應,包括人力資本提升,推動國家的長遠進步。
它是對高育兒成本,包括城鄉教育資源失衡等民生痛點的精准回應,也通過這種制度性的改革,成為優化資源配置、激發社會活力、推動長遠發展的關鍵舉措。

那麼,全國各地目前在園的幼兒家庭,對當下的教育支出水平“體感”如何?常常提起的“入園難、入園貴”等民生痛點,各地又有哪些有效解決路徑?
家住河北承德灤平縣的郎女士,孩子在當地壹家民辦幼兒園上小班。她表示,孩子每月僅基礎的教育費用就接近兩千元,雖然收費明細清晰,但對於縣城家庭來說,壓力不小。
而河南新鄉市民王璐的孩子在市裡的壹所公辦示范幼兒園就讀,即將升入中班。她算了壹筆賬,孩子每學期學費大約伍千元,再加上教學材料等費用,在學前教育上,每學期至少支出六柒千塊錢。
教育支出的壓力對每個家庭而言,“體感”各有不同,它取決於孩子在什麼類型的幼兒園就讀,也取決於家庭收入水平、通勤距離遠近等多方面因素。江西贛州章貢區市民胡先生覺得,目前在自家孩子身上花費的教育支出就不算太高,幼兒園的保育教育服務為家庭省去不少麻煩。
胡先生:我家孩子所在學校是公辦幼兒園,也是省級示范性幼兒園。目前,孩子學前教育花費主要是保育教育費和伙食費,每個月平均下來600多元。總的來說還是能夠接受這個價格,負擔不是那麼重,特別是孩子早上、中午都在學校吃飯,晚上才接回來,對我們家長來說,很是省心、省時、省力。

在“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政策背景下,全國多地正在加速探索普惠性學前教育新路徑。河北承德灤平縣教體局學前教育股股長張春平介紹,當地針對“入園難、入園貴”,推出多項務實舉措,推動幼兒家庭實現從“有園上”向“上好園”的轉變:
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擴大了資源供給;
明確收費項目和標准,統壹公示公辦園、普惠性民辦園的相關費用;
對普惠性幼兒園給予生均經費補貼,降低辦園成本,減輕家庭負擔;
推進城鄉壹體化辦園模式,由縣城4所公辦園牽頭,帶動鄉鎮幼兒園和民辦園發展,共享師資和管理資源;
從幼兒招生方面,簡化入園流程,通過線上報名、就近劃片等方式,減少家長排隊、奔波的麻煩,保障適齡幼兒就近入園。

近年來,江西贛州打出學前教育發展組合拳,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通過新建公辦幼兒園、開展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行動等方式,不斷增加幼兒學位供給。贛州市章貢區教體局幹部李鑫介紹,當地積極引導民辦幼兒園普惠辦園,降低收費標准,有效緩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普惠,不代表降低質量。河南省新鄉市城建幼兒園教師蔣宇晴介紹,該園從小班起就提供延時班服務,壹天僅收費拾塊錢,在方便家長接送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如舞蹈、美術等,中大班增設非洲鼓、圍棋等活動;園方還會定期舉辦親子活動,效果很好,孩子和家長都很喜歡。

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既是積極回應民生關切、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標志著我國教育公平理念深化、實踐路徑升級,對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延伸閱讀 |
![]() |
![]() |
![]() |
![]() |
![]() |
![]() |
![]()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