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美國藥價為何是歐洲10倍? 川普要降藥價1500%?
郭霆:末期藥效果不太明顯,但末期藥獲批門檻低。從FDA角度,這些患者沒其他治療選擇,只要有壹點點療效就該批。但如果是去壹線,得比現有治療手段明顯更優才行。藥企角度,直接單挑壹線成本劃不來,壹線臨床往往大,壹次砸那麼多錢萬壹做不出來。就先從後線做起,看看後線療效,可以的話批上去,有了收入,再投資做壹線。
但現在按現有法規,小分子藥上市9年就要開始做醫保談判。這就會打亂很多腫瘤藥臨床開發計劃。因為壹個壹線叁期臨床從想做、做完到報批FDA上市,往往需要3-5年時間。如果先從後線做起,獲批上市再做壹線,壹線剛做出來沒叁年就醫保談判了,整個投資就劃不來。所以壹條很細的政策,會影響到非常多具體藥物開發的商業策略和臨床策略。
泓君:聽起來還是挺復雜的。壹些細微政策調整的影響可能是在今年,但大家看見影響可能在5年甚至10年後,因為中間有試錯成本,不壹定馬上能做出來。
你提到藥企利潤平均20%出頭。從整個行業看,這是挺高的利潤。比如拿風險投資或零售行業看,基本頭部拿行業80%利潤,尾部大量公司不賺錢。我覺得這個利潤回報不算低,畢竟所有行業都有贰八定律。
郭霆:這可能是屁股決定腦袋。從投資人角度看,回報比較低。為什麼?看回報率時有存活者偏差——選的是幾拾年活下來的成功藥企。大量藥企沒做到這回報率甚至虧錢死掉了,不在樣本裡。把這些都算進來,全行業回報率肯定不到這個數。
投資人投的時候風險又大,你哪知道你投的是幸運的?所以投資人角度還要再加壹層,調整個人風險波動性。全行業回報率如果不到20%,投資人肯定會更謹慎。過去幾拾年美國藥企回報率相當高。做得好的投資人或藥企,能創造巨大商業價值,同時給患者帶來巨大臨床價值。我們看到癌症過去15年翻天覆地的變化。拿肺癌說——這是患者最多的癌症,中國壹年大概有80萬人得肺癌,現在平均壹線肺癌患者活肆年非常正常,而20年前應該不到壹年。
我們剛才沒說丙肝藥的定價故事,它是針對首發來做定價。吉利德第壹次做出治愈型丙肝藥。以前壹個丙肝患者帶病毒不能徹底清零,在10-20年內,相當部分就會發展成肝硬化,可能要換肝做移植手術,而壹些人發展成肝癌。壹旦走到那步,對患者是災難性的,醫療成本也非常高。這種情況下,藥廠定價可以用醫療經濟學做指標。
雖然藥研發或生產成本是這樣,但我每治1萬人,可能給整個醫療系統省這麼多價值。我不僅給醫保省錢,也給患者創造價值。常用邏輯叫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 (QALY),給生病的人多增加壹年高質量的生存。如果壹個人殘疾了,而藥能讓他恢復功能,比如本來不能走,現在能走了,那麼有壹套具體的科學標准計算,每增加壹年功能可折算成0.5年高質量生存。很多歐洲國家有套標准跟國家GDP掛鉤,每增加壹年高質量生存相當於3-4萬美元。所以可以這麼定價。
當時吉利德的例子是經過公司復雜計算,認為這款藥治的人多了,可以減少很多肝癌、肝移植,所以藥可以定很高的價格。它壹上來定在吃12周需要8萬美元左右,結果幾乎100%能治愈。當時這個價格壹出來以後,很多人不接受,吉利德也承受了很大壓力,包括國會議員挑刺做聽證,說它追求利益而完全不顧患者死活。但從它的角度,如果它沒做出這種藥,這些人的後果不堪設想,可能需要換肝、得肝癌,整個醫療系統要承受巨大的損失,所以這款藥值這個價格。
泓君:我記得吉利德2013年、2014年分別上線壹款丙肝類藥物。2014年吉利德整體銷售額超過了100億美元,還有人說它是“藥品界印鈔機”。這事當時在美國鬧得挺大的,很多人抗議游行,後來美國參議院也發起調查。後面它怎麼樣了?
郭霆:後面這藥很特殊,和GLP-1有點像。
首先,起初不存在競爭,後來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有競爭了。後面艾伯維(AbbVie)出了競爭藥,價格自然就下來了。艾伯維藥晚兩年上市,直接跟醫保說要談價格,它也被逼得只能談價格。
其次,治愈性強且患者存量非常大,所以壹上來對醫保沖擊很大。但這種沖擊就是壹個波峰,涉及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對於美國絕大多數私營醫保公司,大家是每年看財報。雖然知道10年、20年後能省錢,但現在多花的,是現在的錢,所以阻力非常大。吉利德壹下賺了這麼多錢,但藥品上市幾年內,它在全球主要國家就把丙肝病根治了。
泓君:我看它最後還是降價了,但降價是因為競爭對手上線同類藥物。另外看它後面價格,同樣藥物在埃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每個療程降到幾百美元了。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