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美國藥價為何是歐洲10倍? 川普要降藥價1500%?

圖源:央視網
泓君:為什麼股價沒有跌,還是上升的?
郭霆:因為它沒有法律的權力,以及實際行政命令並沒有給出關於“怎麼降藥價”的、讓大家感覺會有實質影響的清晰路徑或操作方案。
大家知道美國的藥價是全球最高的。美國普通的腫瘤藥壹般價格150萬人民幣(专题)每人每年起,非常高。美國的中位收入才多少?壹些罕見病藥動不動就是叁肆百萬、上千萬人民幣每人每年。時間回到2003年,美國第壹次設立了老年人醫保的處方藥報銷,在那之前沒有全國全面性覆蓋。當時國會有壹個立法,修改了Social Security Act,其中有壹條說美國政府不能跟藥廠談判藥價。這基於美國整個立國的哲學:政府和正常商業運作有很強的區隔,政府不能幹預商業運作。作為政府要求藥廠降價,藥廠有時很難說不,因為能力不對等,所以當時法律保護商業運作。而修改法律很難,所以我們有時開玩笑說,壹個美國總統,別看他整天發Twitter或發帖,但他實際的權利可能只相當於壹個司局級或處級幹部。在這件事上,沒有國會授權,他很難甚至不能強制要求藥廠降價。
泓君:對。我們提到,為什麼當天藥企股價沒有下降,還有壹點點小漲?我注意到特朗普發布這個行政命令的幾小時前,眾議院的共和黨提出了壹項醫療改革方案,要在拾年內削減大概7000億美元的醫療補助。國會當時在這個方案裡也拒絕了“直接限制藥品價格”的條款。所以雖然總統說要降藥價,但國會並沒有把降藥價放進改革方案裡。
郭霆:是的,從國會角度,表面上兩黨在降藥價上有很強的共識。實際上,如果要政府強制和藥廠直接談判,阻力還是相當大的。
泓君:為什麼政府與國會不能跟藥廠談判藥價?是有傳統在裡面,還是怎麼回事?
郭霆:我只能給出個人的觀察,不壹定全面。它涉及哲學層面、現實利益博弈,以及實際產業政策方面的長遠考慮。
第壹點,哲學層面,美國政府歷來強調保護商業獨立運作,政府和法律框架對私有產權有非常強力的保障。如果政府直接去談藥價,等於是壹種變相征用。變相征用有非常嚴格的法律限制,除非在國家緊急情況下才行。平時政府不能直接跟私營企業強制征用他們的利益。
泓君:變相征用藥廠的利益,就是說如果談判藥價了,那我的研發成本這麼高,你其實是讓我利益受損了,大概是這個意思。
郭霆:是的,比如我壹個藥賣壹萬,你說你壹定得六千賣給我,那這個損失等於就是政府強制在征用這塊利益,這是哲學層面。
第贰點,現實利益博弈層面,美國的藥企長期以來壹直是國會和政府許多政治家強有力的政治捐獻者。他們在美國政界有很強的影響力,很多國會議員和政府官員已經深入接受了藥企的教育宣傳:不能動藥價,否則可能打擊這個行業,損害美國作為全球醫療創新高地的地位。
第叁點,產業政策考慮,藥企這麼說有道理。美國醫藥行業可以說是全球壹枝獨秀,贰戰後,特別是過去20年,幾乎已遠遠甩開歐洲。從研發看,幾乎所有的大藥都是美國藥企或在美國的藥企做出來的。美國有很蓬勃的生命科學產業,大型藥企全球收入的比例普遍在35%-80%之間——而美國人口可能只占世界的不到5%。所以這個行業是壹枝獨秀的,它支撐幾拾萬人的就業,支撐背後壹個“生產-實驗-臨床-銷售”的龐大產業體系。它把這些藥做出來後向全世界其他國家銷售,邊際成本很低——就是純賺錢。同時大家也有共識,生物醫藥行業是非常重要的關鍵行業,有壹定國家安全的考慮。所以總體而言,第叁點,從現實利益看,美國也有比較強的動力,要保護自己醫藥行業在全世界的領先地位。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