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 中国脑机技术正反超西方 "不输马斯克Neuralink"
北京新闻广播拍摄了一组画面,有五名患者成为一项临床试验的对象,植入了如硬币大小的芯片“北脑一号”(Beinao-1),这是一种无线脑机接口(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
其中一名67岁的女性患者,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又称渐冻症、卢伽雷氏症,无法说话的她通过这项技术,将“我想吃饭”这一想法以汉字的形式呈现在了电脑屏幕上。
美国学者于2024年发表了关于中国脑机介面发展的研究报告,并指出中国研究人员的努力“在复杂性上可与美国和英国相当”。(微信公众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负责这项试验的首席科学家罗敏敏,同时也是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CIBR)所长,他表示,市场对BCI技术的需求“非常强烈”,潜在患者的请求令其应接不暇。
病人说感觉太棒了,就像他们能够重新掌控(自己的)肌肉一样。
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罗敏敏表示,这项技术在解码患者大脑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文本语音或机器运动方面显示出了“高准确性”,他的团队计划在下一年加速人体试验,将芯片植入于50至100名患者。
这项技术由美国科学家主导,但专家表示,中国正在迅速赶超。
当地时间7月20日,CNN将今年5月采访整理发出,并援引美国乔治城大学神经科学教授马克西米利安·里森胡贝尔(Maximilian Riesenhuber)指出,尽管中国在脑机技术方面起步晚于美国,但已取得了进展,并正同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Neuralink等公司展开竞争。“中国显然展现了不仅能赶上,还能具有竞争力,并且现在实际上在某些领域开始引领该领域,”里森胡贝尔说:“令人兴奋的是,(中美)两国都在开展大量研究活动,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脑机接口的潜力。”
相比美国中国“另辟蹊径”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是由北京市政府和当地多所大学于2018年共同创立,彼时正值马斯克在美国三藩市创立Neuralink大约两年之后。2023年,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孵化了一家名为NeuCyber NeuroTech的私营公司,专注于开发“北脑一号”等脑科技产品。对于所有脑机接口研究人员来说,必须关注的一点是平衡风险和有效性。

里森胡贝尔表示,大多数美国公司采用的是更具“侵入性”的方法,将芯片植入硬脑膜(覆盖并保护大脑和脊髓的外层组织),以便更好地捕捉信号,但这些方法需要更高风险的手术。“有趣的是,NeuCyber NeuroTech显然能够在硬脑膜外获取足够的讯息,从而解码特定单词。”他说道。
今年3月,随着针对渐冻症患者的一项测试开始,标志着“北脑一号”的第三次人体试验启动。研发方在新闻稿中表示,这些试验是“全球首批半侵入式无线脑机接口人体植入”。截至5月,该项目又新增两例临床试验,已累计完成五例。“她是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她无法表达出来,”曾在宾夕凡尼亚大学获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生活近十年的罗敏敏透露,试验中那名60多岁的渐冻症女性患者,多年来一直深受困扰,但植入“北脑一号”后,她现在可以通过系统相当准确地说出简单的句子。
起步虽晚但中国“雄心勃勃”
市场研究公司Precedenc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去年脑机接口技术市场规模约为26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增至124亿美元。CNN指出,然而,对中美两国而言,这项技术的意义远不止金钱那么简单。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成为科技和经济强国,而这一雄心壮志竟引发了美国的所谓“担忧”,甚至导致中美在科技领域争端不断,尤其是在半导体行业。同时,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科技突破常常被拿来比较。比如,在人工智能(AI)等多项前沿科技领域,中国迅猛的发展态势就一直让美国深感不安。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亲共媒体香港01报道:今年3月,其中一名67岁的女性患者,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又称渐冻症、卢伽雷氏症,无法说话的她通过这项技术,将“我想吃饭”这一想法以汉字的形式呈现在了电脑屏幕上。
美国学者于2024年发表了关于中国脑机介面发展的研究报告,并指出中国研究人员的努力“在复杂性上可与美国和英国相当”。(微信公众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负责这项试验的首席科学家罗敏敏,同时也是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CIBR)所长,他表示,市场对BCI技术的需求“非常强烈”,潜在患者的请求令其应接不暇。
病人说感觉太棒了,就像他们能够重新掌控(自己的)肌肉一样。
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罗敏敏表示,这项技术在解码患者大脑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文本语音或机器运动方面显示出了“高准确性”,他的团队计划在下一年加速人体试验,将芯片植入于50至100名患者。
这项技术由美国科学家主导,但专家表示,中国正在迅速赶超。
当地时间7月20日,CNN将今年5月采访整理发出,并援引美国乔治城大学神经科学教授马克西米利安·里森胡贝尔(Maximilian Riesenhuber)指出,尽管中国在脑机技术方面起步晚于美国,但已取得了进展,并正同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Neuralink等公司展开竞争。“中国显然展现了不仅能赶上,还能具有竞争力,并且现在实际上在某些领域开始引领该领域,”里森胡贝尔说:“令人兴奋的是,(中美)两国都在开展大量研究活动,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脑机接口的潜力。”
相比美国中国“另辟蹊径”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是由北京市政府和当地多所大学于2018年共同创立,彼时正值马斯克在美国三藩市创立Neuralink大约两年之后。2023年,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孵化了一家名为NeuCyber NeuroTech的私营公司,专注于开发“北脑一号”等脑科技产品。对于所有脑机接口研究人员来说,必须关注的一点是平衡风险和有效性。

里森胡贝尔表示,大多数美国公司采用的是更具“侵入性”的方法,将芯片植入硬脑膜(覆盖并保护大脑和脊髓的外层组织),以便更好地捕捉信号,但这些方法需要更高风险的手术。“有趣的是,NeuCyber NeuroTech显然能够在硬脑膜外获取足够的讯息,从而解码特定单词。”他说道。
今年3月,随着针对渐冻症患者的一项测试开始,标志着“北脑一号”的第三次人体试验启动。研发方在新闻稿中表示,这些试验是“全球首批半侵入式无线脑机接口人体植入”。截至5月,该项目又新增两例临床试验,已累计完成五例。“她是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她无法表达出来,”曾在宾夕凡尼亚大学获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生活近十年的罗敏敏透露,试验中那名60多岁的渐冻症女性患者,多年来一直深受困扰,但植入“北脑一号”后,她现在可以通过系统相当准确地说出简单的句子。
起步虽晚但中国“雄心勃勃”
市场研究公司Precedenc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去年脑机接口技术市场规模约为26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增至124亿美元。CNN指出,然而,对中美两国而言,这项技术的意义远不止金钱那么简单。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成为科技和经济强国,而这一雄心壮志竟引发了美国的所谓“担忧”,甚至导致中美在科技领域争端不断,尤其是在半导体行业。同时,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科技突破常常被拿来比较。比如,在人工智能(AI)等多项前沿科技领域,中国迅猛的发展态势就一直让美国深感不安。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Mor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