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當年在上海7個月 與丁薛祥之間發生了什麼

最近,關於傳言中習近平的接班人名單中,中共副總理丁薛祥也浮出水面。雖然外界認為他的能力壹般,但丁薛祥是怎麼取得習近平的信任的呢?我們來看看丁薛祥和習近平在上海的故事。


1998年,機械工業部被撤銷,上海材料所被劃到上海科委系統。第贰年,37歲的丁薛祥成為上海使館幹部,出任政局級的上海科委副主任。當年的上海的政壇並不平靜。市委書記黃菊是老江曾經的秘書長,是個傳統的官僚。市長徐匡迪卻是朱镕基的愛將,科學家出身。兩個人的思路差異很大。徐匡迪對科研單位出身的丁薛祥非常欣賞,力推他出任閘北區的區長。雖然是上海的壹個下等區,但是也算有了主政地方的經驗,補全了壹段工作履歷。

很快,徐匡迪到了退休年齡。據說黃菊也在老江面前告了徐匡迪壹個惡狀。老江把徐匡迪調去中國工程研究院擔任院長,讓黃菊的小弟陳良宇接任了市長。幸運的是,徐匡迪的助手江思賢調任上海市委組織部長。丁薛祥也被推薦擔任組織部副部長和人事局局長。

從這裡可以看出,丁薛祥早年雖然也是出身於上海,但是這時候的他還不能算是老江的人,不能算是上海幫的主流派系,而是上海官場的非主流派系。所以他也沒有機會走從區長到區委書記,然後再到是領導的經典升遷之路。沒有當過區委書記,也是他仕途上最讓人詬病的地方。

當然,丁薛祥的性格比較溫和,為人比較低調,對哪個領導都比較尊重,工作也比較認真。給外界的印象是壹個科技幹部,因此派系色彩並不重。雖然徐光迪很器重他,黃菊和陳良宇也不會討厭他,只是不會讓丁薛祥走入自己的核心圈。這壹時期,他和韓正接觸也比較多,韓正對他也比較認可。

2006年,丁薛祥的仕途迎來了新的轉折點。陳良宇案件爆發後,市委辦公廳主任孫路壹也落馬了。市長韓正主持市委工作後,需要調任壹個不屬於陳良宇派系的人來接任孫路壹。丁薛祥作為陳良宇派系之外的人,他的機會來了。被調任市委副秘書長和辦公廳主任,幹回了自己的辦公室老本行。

2007年,習近平突然調任上海市委書記,從浙江只帶了鍾紹軍壹個人過來。當時的上海政壇,處於風聲鶴唳的局面。因為出事的是前任市委書記,幾乎所有上海的高級幹部,都和他有各種程度的交往。他們焦急地等待著新任書記的審判。而習近平面對大上海,心裡也沒底。他不知道這些幹部的歷史情況。丁薛祥作為市委辦公廳主任,是習近平在上海期間最早接觸的人,也是接觸最多的人之壹。

習近平只能在自己的朋友中,尋找了解上海政壇的人,尋求他們的建議。他想到了徐匡迪。習近平2003年開始擔任浙江省委書記後,就邀請時任中國工程院院長的徐匡迪,帶隊考察浙江。還專門邀請徐匡迪給浙江全省的幹部講課。徐在杭州長大,對浙江有很深的感情。作為科學家和政客,他對很多道理的講解通俗易懂,深深地征服了小學文科生習近平。從那個時候開始,習近平就把徐匡迪作為自己的高參和顧問。

徐匡迪擔任上海市長多年,對上海非常了解,給了新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很多建議。徐也順帶推薦了幾個人給習近平,其中之壹就是丁薛祥,相當於在習近平面前幫助丁薛祥進行了背書。

習近平剛到上海時面臨的局面,很像1989年江澤民到中央時面臨的局面。習近平面臨的是前任陳良宇出事後的情況,江澤民面臨的是趙紫陽倒台後的情況。習近平要面臨江澤民壹個婆婆,江澤民面臨的是鄧小平和陳雲兩個婆婆。習近平面對的是正在主持上海工作不知敵我的地頭蛇韓正,江澤民面對的是正在主持中央工作不知敵我的地頭石李鵬,隨時可能會被下個套。

習近平帶了壹個鍾紹軍到上海,在這種復雜的局面下,習近平碰到了上海市委辦公廳主任丁薛祥。丁薛祥盡心竭力地幫助習近平熟悉上海的情況,絞勁腦汁為新主子出主意,幫助他完成了最艱難的過渡階段。

丁薛祥身上有兩個優勢,壹個是熟悉辦公廳工作,還有壹個是他曾經擔任過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和人事局局長,熟悉上海幹部的情況,可以給習近平很多人事上的建議。

對於丁薛祥來說,最緊急的工作,就是協助習近平召開上海的第九次黨代會。這次黨代會是中央給習近平的最重要的任務和考驗,對穩定陳良宇案件後,風聲鶴唳的上海官場,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習近平2007年3月到上海任職,黨代會5月份召開,前後只有兩個月准備,時間相當緊張。這也是丁薛祥面臨的大考,是他人生中最忙碌的兩個月。

他協助習近平召開了肆次座談會,帶領團隊爭分奪秒地完成了大會報告的起草和會務工作,幾乎於完美地完成了這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也通過了習近平對他能力的考驗。也是在這次大會上,丁薛祥成為上海市委常委和秘書長,不僅完成了副部級的驚險壹躍,也正式成為習近平的大秘,開啟了新的人生。習近平在上海市委書記任上,只待了柒個月,除了開黨代會,其實什麼大事都沒有來得及做。




(資料照片)

當時正處在拾柒大召開的半年前,各個大佬已經在籌劃未來伍年的人事布局,江澤民和曾慶紅已經計劃把習近平推薦為儲君。因此,習近平在上海的表現,關系到他能否通過中央高層的考驗,關系到他能否在拾柒大上被順利推舉為儲君。這其中最關鍵的不是他真正幹了什麼,而是他給外界留下什麼樣的名聲和口碑。

丁薛祥快速弄清楚了老板的需求,並且圍繞這個需求制定了壹系列的措施。

壹是打造善於協商的人設。在習近平的指導下,丁薛祥牽頭制定了市委常委會議事規則,市委工作規則等文件,目的是給外界留下自己善於民主協商的印象,以便和陳良宇的獨斷專行形成對比。

贰是塑造善於傾聽和關心民生的名聲。這來自於壹個基本的假設,作為大領導,你直接接觸到的人越多,說你好話的越多。因此,丁薛祥把每周肆確定為習近平的調研日,幫助習近平制定了規模龐大的調研計劃,走遍了上海上上下下的部門。丁薛祥也展示出了自己強大的協調能力和執行能力。但凡習近平提出的想法,丁主任總是能快速的找到落地方案。

叁是抓黨建的典型。上海跟浙江不同的是,國企比較強,城市比農村的比例大。因此,丁薛祥協助習近平重點抓國企黨建和社區黨建,並把這贰者打造成了品牌。當然,這是市委組織部的本職工作。市委秘書長作為大管家,也是重要的策劃人。作為市委秘書長,丁薛祥分管的領域,除了市委辦公廳和研究室等傳統部門,還有叁個虛體辦公室,市委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委決策咨詢委員會辦公室,市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這叁個辦公室成為了習近平的智庫,為市委的決策提供了很多參考意見。

2007年拾柒大召開,習近平不出意外被選為政治局常委。正式成為下壹代的儲君。習近平到北京後,為了避免落人口實,仍然只帶了鍾紹軍這個貼身秘書,沒有帶丁薛祥。

習近平對中國歷史非常熟悉,知道儲君其實是個危險的崗位,做得好了,可能成功即位,做得不好,可能身敗名裂。因此,從拾柒大以後的伍年間,習近平壹直在壓縮自己的各種表現欲和權力欲,很少對外發表自己的意見。再用人也是,習近平很少為自己派系的人的晉升說話,即使他是分管中組部的常委。直到他坐穩高位,尤其是贰拾大的布局,幾乎都是他的自己人。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延伸閱讀
    台商進軍上海 打造農業黃埔軍校 泰柬邊境地區再次發生交火,安理會將舉行緊急會議
    川普罕見親自造訪美聯儲 與鮑威爾發生爭執 《人民的名義》祁同偉為什麼身中叁槍在省委常委會不算什麼?
    大溫這兒凌晨發生翻車事故 1死2傷 海格塞斯下令徹查中國與國防部雲服務之間的聯系
    李小龍當年在她家中猝死 丁佩:為什麼賴我? 在岸、離岸人民幣升破7.15關口 創下8個月新高
    特朗普滿嘴跑火車:英偉達是什麼鬼,想過拆分 導致中國與歐盟之間關系緊張的壹些根源問題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