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之后,我开始为"第二职场"奔波

●图源东方IC
在上海,51岁的张芹也在为退休后的“第二职场”奔波。和陈英敏不同,她从一开始就降低了预期。她很清楚,到了这个年纪,精力和体力都不比从前,每天要睡足十小时,已经无法承担高强度体力劳动。过去她在一家大型百货商场做运营管理,月薪9000多元;退休后,只希望找份相对轻松的工作,每月挣四五千,加上退休金,刚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准。
可现实比她预想中残酷得多。简历投出去,不断被泼冷水。她发现,招聘平台对她这样的中老年求职者并不友好:可投的岗位集中在所谓的“吉祥三保”——保洁、保安、保姆;很多岗位说明里常写着“限50岁以下”,有些甚至只接受48岁以下。她刚退休就已被挡在门外。
她曾去麦当劳面试,那里长期招聘退休人员,对方开出时薪19元,虽说是兼职,排班却接近全职:一周五天、每天工时超8小时。她觉得强度太高,待遇又低,权衡之后还是选择放弃。其实只要不涉及重体力劳动,她大部分工作都愿意尝试,但“反馈几乎为零”。
像陈英敏和张芹一样,越来越多的老人希望在退休后继续工作。据国家统计局预测,2022年到2031年间,每年约有2000万人退休。一家招聘网站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也显示,近七成老年人退休后有强烈的再就业意愿。
但现实并不乐观,适合老年人的岗位稀缺,且多数工作强度较大。许多老人不会使用招聘软件,甚至连投递简历的渠道都难以找到。社交平台上,子女替父母找工作的帖子也不少。
2023年年底,上海的徐女士就曾在社交平台发帖求助,她的妈妈原本在云南做警察,退休后搬到上海跟她同住,也想找一份简单、稳定、能早点下班的工作,哪怕工资不高也没关系。
帖子发出去后,有人建议可以去做人民调解员,但打听下来发现需要本地户口。后来她们联系上一家律所的法律援助岗位,负责处理邻里纠纷和社区事务。妈妈此前做过类似工作,经验不缺,但因为普通话不够标准,又不是本地人,一个月后还是辞了,“总觉得干不顺。”
为尽快上岗,徐女士还加了不少帮退休老人找工作的群,一看全是保安、保洁、绿化、红娘之类的岗位。她替妈妈筛了一轮:绿化太累、干不动;红娘靠抽成、没底薪,只能试试保洁。
其实妈妈一开始是抗拒的,总觉得“不太体面”,但又别无选择。她们没想到,这份看似没门槛的工作,妈妈竟然也没应聘上。对方没说原因,她们猜,或许是因为老人当过警察,让人觉得“不好管”。
上网发帖前,徐女士就预料到帮妈妈找工作不会轻松。如今就业形势紧张,多少年轻人都为工作发愁,更别说上了年纪的。但这个结果还是让两人很受打击,“就算把心态放低了,外面的环境也未必接得住。”她说。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