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15年,广州城中村1950栋村屋拆完
陈洲回忆说,冼村的繁华也显现出来冼村居住的外来打工仔最多,比杨箕多、比林和都要多。邻近珠江新城各个工地上的建筑工人也住进来,与村民、与白领、与打工仔、与环卫工人等混居在一起。这也是当时冼村的一大特点。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繁华街道是属于所有人的。坐落在繁华街道上的冼村祠堂是传统的,格外清幽,村民们在门口石墩上,坐在祠堂里面,没有外地人进去打扰,与外面的喧哗形成强烈对比。”他说。
“当时我们作为同样刚来到广州定居的人,感受到出租屋里外‘新广州人’的群体在积极谋生的动力,尤其是外来人和本地村民和谐共处的氛围感,让我们很容易产生共情。还有两个点子不能不提及呢!村民们知道我们艺术介入的来意,并不反感,反而很支持,对于我们收集城中村物件的举动,他们也帮了很大的忙。我们也把相机交给几个孩子,让他们自由地拍摄他们自己想拍的,这样的艺术介入方式温厚而实践。”他补充说。
陈洲与张晓静两人收集了不少关于冼村的物件,包括几条主街道拆迁楼房的门牌,有冼村的村民的自建房的建筑图纸,甚至是村民哥哥把宅基地房子转让给弟弟的申请信等,都是非常有时代印记的实物。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