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中国中产失业者正"隐形消失"
国企高管三度失业:为省钱只吃馒头
在福建厦门,曾任国企旗下单位设计主管的“侯哥”,在40岁之后的两年里,经历了连续三次失业。他也不敢待在家里,而是选择去离家近的图书馆,因为那里有桌椅、空调和热水,能帮他省钱。失业至今,侯哥对花钱产生了近乎“自残”般的恐惧感。他甚至在图书馆饿了想吃碗面时,最终还是选择了买两个馒头,因为馒头只要2元,而面要10元。
这群40岁以上的失业中年人,共同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巨大经济压力。侯哥透露,厦门多台风,去年家里阳台的窗户有裂纹,被吹掉了一扇,但他一直拖着没换新的。这种节衣缩食的氛围被孩子敏锐地捕捉。今年父亲节,儿子给了他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张亲手画的100元钱。失业后,儿子还曾给过他一次钱,那真的是50元人民币,是儿子通过帮同学抄作业赚来的。
“海投”无果:高管与资深员工的共同困境
失业后,即使是有人脉、有积累的高级管理人员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对于只有技术和经验的资深工作人员来说,情况则更为糟糕。
侯哥将自己觉得合适的岗位,无论大小,在平台上都投过了简历。他甚至对厦门每天有哪些新岗位出来都一清二楚,可能的就会尽快联系。但半年过去了,他依然处于失业状态。
这种困境至少在2020年底就已初现端倪。当时42岁的邓哥从广告行业失业,他曾有非常漂亮的工作履历,长时间在美资、日资的4A公司(全球性广告公司)工作,也担任过本土公司的部门主管。然而,失业后的两个月里,他“海投”了一百多份简历,却都石沉大海。唯一一个和他沟通的传统企业,竟然要求他入职“带资源”,这让他无从应对。主动找上门来的,只有保险推销类的招聘。
外包趋势与AI冲击:中年失业者的双重压力
侯哥在今年2月失业,而到了6月初又再次失业。他回忆说,5月份他刚被一家公司招进去,结果仅仅干了一个月就被告知离开。“公司开了一个会,讨论下来觉得自主研发成本太大了,需要招很多人,而且以后的工作量可能也不够饱和,最后决定把项目外包出去。这样一来,我的岗位就变得非常尴尬,不需要我了。”
这反映了他所处的设计行业里一种显着的发展趋势:外包化。这段时间,侯哥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接外包项目,为了800元钱,他需要花5天“没日没夜”地完成几十个网页的设计。但他深知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人工智能(AI)的兴起将对这个行业造成极大的冲击。他坦言:“年纪大了,精力和体力都跟不上,家里有经济压力,也容不得你花很多时间去学习。”
对这群失业的中年人来说,他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失业,再遇到变故。他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责任,但机会却少之又少。除了逐渐被时代抛离的自己,他们似乎没有真正稳固的东西可以依靠。
《南风窗》的报道指出,在所有受访者中,只有极少数人最终成功回到了职场。其他人要么被动创业,要么转型成为自媒体博主,还有很多人则持续处于失业状态。
除了眼前的经济和教育压力,他们还面临着诸多未来的问题。例如,中国的延迟退休政策发布后,四十多岁失业的中年人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他们距离退休年龄还有约20年,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却尚未缴满达标年限,一旦持续失业,若不自掏腰包,就只能面临断保的困境。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