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那些潤得飛快的上海寧
金融大佬,中國的摩根
如果說邵逸夫是娛樂圈的傳奇,那陳光甫就是金融界的神話。
他創辦了民國最成功的民營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被譽為“中國的摩根”。1915年,他聯合莊得之等人集資創辦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並被推舉為總經理。1918年,陳光甫撥款50萬元設立國外匯兌處,專營外匯業務,首開中國民營銀行問鼎國際外匯市場的先例。
民國時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浙江實業銀行、上浙江興業銀行,被稱為中國的“南叁行”。這叁家銀行都立足上海,堪稱中國新式銀行現代化的先驅。
1949年前後,在國共雙方進行生死角逐的關鍵時刻,陳光甫也自然成為積極爭取的對象。當時,毛曾托人送來親筆簽名《毛選》壹套,陳則回贈以清人書法冊頁。周也曾委托黃炎培請他回國,他也沒有從命。
陳光甫身為銀行企業家,長期接受西式教育,他認為只有資本主義壹條道路可行,並且提出“提倡鼓勵保護投資、全境航運開放、各省自治、裁軍等”拾贰條建議,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1949年,他離開上海,經香港前往曼谷參加會議,隨後定居香港,再也沒有回頭。
陳光甫用“潤”的方式,把上海商業銀行的香港分支改名為上海商業銀行,並在香港注冊,徹底扎根。
陳光甫於1976年卒於台北,享年96歲。他用行動證明,上海人不是逃避,而是選擇壹片更適合生長的土壤。

陳光甫和胡適之
榮氏家族:
分散投資,資本的全球遷徙
榮氏家族的故事就是很簡單了,就是“雞蛋不要放在壹個籠子裡”的傳統智慧。
榮氏家族,在解放前夕果斷分頭行動,壹個留在國內,壹個南下香港,壹個遠赴巴西。這種“分散風險”的決策,堪稱經典的資本戰略。
榮爾仁,是榮智健的贰伯父,在美國做生意。1949年前夕,他去了香港;走的時候和族人約好:“壹個留在國內,壹個出國,如果沒問題,就可以回來。” 他初期回過祖國,1951年又申請出國,先去了香港,後來去了美國。
榮鴻元,是榮宗敬的大兒子,他們那壹支的頭兒。他繼承了他爸爸那種不屈不撓、努力創業的精神,克服了很多困難,領導著家族企業,成了榮氏企業後期發展的掌舵人。1949年前夕,他把工廠搬到了香港,在香港開了大元紗廠,後來又去了巴西,做面粉生意,生意很紅火。
榮鴻慶,以前在申壹當協理,是榮宗敬的叁兒子。解放前夕去了香港搞紡織和房地產。
榮毅仁就不提了。榮氏家族的故事不僅是資本遷徙的經典案例,更是上海人應對時代變局的生存哲學。他們的分頭行動,既是風險管理,也是對未來的多元押注。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