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始驱赶外国人了?谁在传播极端言论
尽管在日本舆论场中存在“把外国人赶出去”的极端言论,右翼民粹主义“参政党”获得不少支持,执政的自民党也倾向于严格管理外国人,但大概率不至发生驱赶外国人的行为。
首先,对待外国人问题日本的政党间存在明显分歧。如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主张与外国人共存,注重“共生社会”和“难民保护”,主张均衡的外国人政策。最大的在野党立宪民主党也反对排外思潮,强调外国人在日本劳动市场中已不可或缺,应与外国劳动者共生,避免煽动社会偏见。
其次,日本主流媒体对排外言论始终保持警惕与批判态度。如2025年5月大阪一家烧鸟店张贴“禁止中国人入内”告示,事件发生后,日本最大报纸《朝日新闻》迅速采访法律专家,强调此类行为违反宪法第14条的平等原则,并批评政府在消除种族歧视方面的立法滞后。
第三,经济发展离不开外国人。外国劳工广泛活跃在日本制造业、建筑业、农业和护理等人手不足的行业。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外国人从业者占全国建筑工人约7%、农林业约5%,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占比更高。没有外国劳动力的补充,日本许多行业的产能与服务功能将难以维持。外国游客对日本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的拉动成效显著。2024年,日本全年旅游消费额达8.14万亿日元(约合4000亿元人民币),刷新历史纪录,占日本GDP的比重接近1%。根据《每日新闻》2025年7月的民调,62%的受访者认为“外国人对日本经济不可或缺”。
第四,日本社会对历史教训的集体记忆非常深刻。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曾通过《外国人登录法》等法律构建种族隔离体系,最终滑向军国主义深渊。这种历史记忆使得主流政治精英普遍避免触碰“驱逐特定族群”的红线。即便在右翼势力活跃的当下,自民党等执政党的政策讨论仍局限于签证管理、语言能力要求等技术性议题,从未将“外国人”作为整体目标提出排斥性政策。这种社会心态在基层民众中也广泛存在,如当右翼团体在埼玉县组织反库尔德人示威时,当地居民自发组成人墙进行抵制。
最后,在法律层面,日本宪法第14条明确禁止基于国籍的歧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的签署也对政府形成约束。如上面提到的大阪烧鸟店歧视事件发生后,运营公司被迫公开道歉并闭店整改,反映出日本法律的强约束与威慑作用。
但必须承认,日本确实面临矛盾之局:一方面,日本需要外国劳动力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部分民众对外国人的增加感到不安,担心社会秩序和文化传统受到冲击。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日本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