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韩国"反华"情绪 为何日益高涨?(图
韩国民众近年来针对中国政府愈加持批评态度的同时,也部分呈现反华情绪极端化趋向。2022年,朝鲜族服饰成为北京冬奥会展示的中国55个少数民族服饰之一,此事也被韩国舆论称为“文化侵略”--即便同样的展示在2008年胡锦涛执政时举行的北京夏奥中并未引发反应。另外,从1955年第二套到1988年第四套人民币的2角钞票上,都有朝鲜族女孩的图像,但韩方对此从未提出抗议。
实际上,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晚定居中国的群体。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许多人在满洲国时期就在那里工作,二战结束后选择留在东北而非返回朝鲜半岛,因此他们被中国汉族同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数朝鲜族能说流利的朝鲜语,保持著朝鲜的饮食习惯和服饰文化。韩国人对这一事实并非不知情,但近年来蔓延的“恐华症”集体心理,导致韩国民众无法客观看待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鲜族服饰的展示。
韩国的“文化洁癖”
有意见认为,该现象背后是韩国社会中老式的文化洁癖倾向,一切与中国有关的文化信号都可能被视为“霸权象征”,而非中立的民族表现。甚至连“kimchi”(韩国泡菜)的译名也成为争议焦点--韩国要求将“泡菜”改称为“辛奇”,因为“泡菜”就是中国传统的小菜,意图在语言上与中国脱钩。
实际上,韩国人难以接受任何对其视为神圣的“kimchi”文化的质疑。廿多年前当“kimchi”在日本开始流行时,韩国方面也曾提出类似抗议。据韩媒,韩国民众曾对日本人将泡菜注册商标为“kimuchi”表示不满,质疑为何不使用原词“kimchi”。然而,这实际上是基于日语发音系统的限制--日语无法准确发出“m”音。可惜的是,当时韩国社会似乎并未充分考虑到这一语言学上的客观差异。
正如以上事例显示,历史上,韩国对日本曾有相似的文化洁癖,却也因交流频繁而逐渐和解。反观韩中之间,则因中国自身的封闭与强硬,而缺乏交流空间,导致反感日益加深。
近些年来,这一现象不但影响到访韩的中国大陆游客,部分港台游客也感受到了韩国反华的“热度“。 据一位香港旅客向德国之声透露,她在首尔街头使用广东话时,遭到部分韩国人以“中国人立即离开”等不当言论对待。此外,一位台媒记者向德国之声表示,在首尔明洞餐厅用餐说台湾国语时,感受到周围韩国人投来“极具敌意的注视目光”。

尹锡悦的支持者举牌抗议尹被弹劾
韩国的这种文化民族主义现象也体现在数据上。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23年发布的全球最具种族歧视国家排名,韩国在79个国家中排名第九。韩国媒体也曾报道称,在韩国的中国人、朝鲜族和东南亚工人经常遭受不公平对待。
种族歧视问题,可追溯至韩国传统上缺乏广阔的世界观。根据166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员工亨德里克·哈梅尔(Hendrick Hamel)出版的《哈梅尔航海日志》(Journal van de Ongeluckige Voyagie van't Jacht de Sperwer)记载,他在前往日本长崎途中遭遇海难,漂流至济州岛后在朝鲜逗留13年, 他在书中说明道:“当时的朝鲜人认为世界上只有12个国家,且一旦进入朝鲜便无法离开。”
这种状况未来是否会有所改变?在民间交流方面,韩中政府正积极扩大交流;自去年 11 月起,中方开始对韩国旅客提供 30 天的免签证待遇,而韩方也将于今年 9 月对所有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证政策。然而,在外交层面,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随著川普政府与习近平在东亚霸权的竞争加剧,以及韩国李在明新政府的回应,韩国的反华情绪未来发展仍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实际上,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晚定居中国的群体。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许多人在满洲国时期就在那里工作,二战结束后选择留在东北而非返回朝鲜半岛,因此他们被中国汉族同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数朝鲜族能说流利的朝鲜语,保持著朝鲜的饮食习惯和服饰文化。韩国人对这一事实并非不知情,但近年来蔓延的“恐华症”集体心理,导致韩国民众无法客观看待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鲜族服饰的展示。
韩国的“文化洁癖”
有意见认为,该现象背后是韩国社会中老式的文化洁癖倾向,一切与中国有关的文化信号都可能被视为“霸权象征”,而非中立的民族表现。甚至连“kimchi”(韩国泡菜)的译名也成为争议焦点--韩国要求将“泡菜”改称为“辛奇”,因为“泡菜”就是中国传统的小菜,意图在语言上与中国脱钩。
实际上,韩国人难以接受任何对其视为神圣的“kimchi”文化的质疑。廿多年前当“kimchi”在日本开始流行时,韩国方面也曾提出类似抗议。据韩媒,韩国民众曾对日本人将泡菜注册商标为“kimuchi”表示不满,质疑为何不使用原词“kimchi”。然而,这实际上是基于日语发音系统的限制--日语无法准确发出“m”音。可惜的是,当时韩国社会似乎并未充分考虑到这一语言学上的客观差异。
正如以上事例显示,历史上,韩国对日本曾有相似的文化洁癖,却也因交流频繁而逐渐和解。反观韩中之间,则因中国自身的封闭与强硬,而缺乏交流空间,导致反感日益加深。
近些年来,这一现象不但影响到访韩的中国大陆游客,部分港台游客也感受到了韩国反华的“热度“。 据一位香港旅客向德国之声透露,她在首尔街头使用广东话时,遭到部分韩国人以“中国人立即离开”等不当言论对待。此外,一位台媒记者向德国之声表示,在首尔明洞餐厅用餐说台湾国语时,感受到周围韩国人投来“极具敌意的注视目光”。

尹锡悦的支持者举牌抗议尹被弹劾
韩国的这种文化民族主义现象也体现在数据上。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23年发布的全球最具种族歧视国家排名,韩国在79个国家中排名第九。韩国媒体也曾报道称,在韩国的中国人、朝鲜族和东南亚工人经常遭受不公平对待。
种族歧视问题,可追溯至韩国传统上缺乏广阔的世界观。根据166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员工亨德里克·哈梅尔(Hendrick Hamel)出版的《哈梅尔航海日志》(Journal van de Ongeluckige Voyagie van't Jacht de Sperwer)记载,他在前往日本长崎途中遭遇海难,漂流至济州岛后在朝鲜逗留13年, 他在书中说明道:“当时的朝鲜人认为世界上只有12个国家,且一旦进入朝鲜便无法离开。”
这种状况未来是否会有所改变?在民间交流方面,韩中政府正积极扩大交流;自去年 11 月起,中方开始对韩国旅客提供 30 天的免签证待遇,而韩方也将于今年 9 月对所有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证政策。然而,在外交层面,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随著川普政府与习近平在东亚霸权的竞争加剧,以及韩国李在明新政府的回应,韩国的反华情绪未来发展仍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