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批裁撤后,理科的消亡也开始了

金融行业同样将经历重大变革,约有60万群体受到冲击,特别是出纳员、财务文员、信贷审批、数据录入等岗位。转而是对STEM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以数据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为代表。
实际上,早在2016年,花旗银行就预测,银行行业将有30%的岗位因AI而消失,如今来看这一趋势正逐步兑现。

而医疗保健行业尽管预计到2030年,将迎来最大的劳动力需求增长,增加约370万个岗位,但增长主要由健康助手和医疗专业人员的需求推动。
至于行政、接待、记录等办公室支持性角色的需求,将因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而下降。一位医学编辑直言:“写体检报告的工作,AI现在干得比我快、准、省。”
其他如高科技行业、教育与咨询行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边是“AI写代码,人类检查”的工作模式,一边是AI讲师、自动生成的培训材料、自适应测评系统等,这些“铁饭碗”都不同程度地在AI浪潮下经历职业消亡的过程。
无数工作岗位将被重新定义和分配
理科的价值确实毋庸置疑。
麦肯锡在报告中反复强调,AI的研发、部署与维护,极度依赖深厚的数学基础、计算机科学理论及工程实践能力。
这些人是推动这场技术革命的“发动机”。比如开发一个语音助手,需要算法科学家设计语言识别模型,工程师搭建硬件架构和系统接口,测试人员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与此同时,被硅谷奉为“互联网女皇”的风投师Mary Meeker表示:“AI时代的最大问题不在于‘AI能做什么’,而在于‘AI该做什么’。”而这需要文科的智慧。
比如AI训练师,需要对算法理解,更要对人性敏锐;伦理审计师,则是这场AI监管体系中的守门员,保障算法不会在无形中偏离社会规范与价值观。还有一种新职业——人机协作总监,负责统筹AI与人类的配合,让“1+1>2”的效果最大化。
不过,正如《AI 2027》报告中所指:未来真正稀缺的人才,将是通感者——横跨文理的复合型人才。说得再通俗点,AI浪潮下的人才需求,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哪些职业技能。
就像麦肯锡在报告中提到的那样:在未来的职场格局里,无数工作岗位刚被重新定义和分配。而这背后,有五大就业技能密切相关,分别为:技术技能、社会情感技能、体力和手动技能、高阶认知技能、基础认知技能。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