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律师变成带货主播:一场讨债生意的流量绞杀
他与山东的委托人握手告别,临走时互相安慰:“这么专业的律所,肯定靠谱。”
建材商人被套牢
赵胜华一度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
案件起初进展顺利,法院判决债务人还款127万元。赵胜华按合同补交2%“胜诉奖励费”时,律师突然表示对方财产转移了,要启动股权穿透调查。随后,赵胜华收到律所开具的一份新账单,账单要求其追加5.8万元深度执行费。
他心生疑惑并追问细节,上述律师表示,他们发现债务人女儿名下有家公司,需要查资金流水。赵胜华心想,5万元都付了,律所不至于忽悠自己,于是再付了5.8万元。
变数来了。
三个月后,律师反馈变成:“对方提起执行异议,要等开庭。”
一名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专业人士,分析该案卷宗后表示,上述“股权穿透”目标公司注册资金仅10万元,且早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执行异议”其实是债务人用一份伪造的还款协议拖延时间——此类基础核查,专业律师半小时即可识破。
法院下达的《终结本次执行裁定书》中可见:债务人名下无房无车无存款,其女儿的公司账户余额仅有632元。
当赵胜华到律所质问时,接待人为一名新律师。该律师表示:首先,他们已经尽了勤勉义务;其次,合同第17条内容是,回款取决于债务人偿付能力;第三,建议赵胜华可以再付3万元,律所申请恢复执行。
赵胜华这才翻出那份未细读的合同。在合同上密密麻麻的免责条款中,有一行字写道:“若因债务人无财产导致执行终止,前期费用不予退还。”此时,他已累计支付近11万元,约合债务金额的8.5%。
赵胜华感觉自己有点懵。他联系上了此前见过面的委托人,对方表示,自己好像也“陷进去了”。
通过辗转打听,他们发现了更多有过类似遭遇的委托人,大家建起了一个维权微信群。截至发稿,该微信群已经超过100人。
该微信群内的委托人,曾尝试多种途径维权,比如拨打北京市政热线、向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投诉、网络曝光等。但维权成功的案例不多见。
河北承德农资经销商李秀兰称,自己被律所以“查找隐蔽账户”为由收取7万元后,只拿到一份网上公开的判决书;江苏宿迁的工程承包商王建强称,其支付给律所13万元“保全加急费”,但律所错过了财产保全期限,债务人趁机转移了最后一套房产。
一名接近小秦所在律所的运营人员透露,这类网推律所有着自己特定的运营模式,比如会倾向于挑外地中小企业客户下手,因为,这类客户常常有三个特点:缺乏法律常识、追债心切、维权成本高。
该运营人员提供的律所内部数据显示,2024年该所承接标的额50万元——200万元的债务委托379件,真正进入执行阶段的不足20%,而投诉退款率仅为7%。“多数人自认倒霉,毕竟来北京打官司更贵。”该运营人员说。
直播间里的“三板斧”话术
低价广告引流、话术筛选客户、分层收费“收割”——当法律服务的核心变成“转化率”,个别律所已悄然变为讨债的流水线工厂。
7月16日19时,小陈盯着抖音直播大屏上跳动的数字:“在线人数1.2万,新增粉丝83,私信咨询26条。”
小陈眼疾手快,将连麦观众的故事提炼成关键词投屏:“欠款90万”“对方转移房产”“诉讼时效只剩3个月”——这些痛点,正是直播间最好的诱饵。
负责律所投放运营的于先生表示,三年前,他所在的律所还靠合伙人酒局拉案源,如今该律所约70%的收入来自抖音。
小秦所在的律所也加入了网推投流大军。按照律所规定,每晚直播不低于3小时,每场转化不少于5单。为了这个目标,小秦所在的律所频繁购置新设备:舒尔麦克风收音、iPhone15Pro高清镜头、雅马哈声卡修饰律师嗓音,甚至给主播配了提词器滚动“紧迫话术”:“三年时效一过,证据全废!”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