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店] 短劇、團播質量飛躍式提升,橫店紅利發力了?

互聯網大廠全都開始買股短劇了?


最近,騰訊、京東、小米、百度、小紅書等知名大廠都在瞄准做壹件事:短劇。

騰訊悄然上線壹款名為“短劇”的微信小程序,主打全網口碑好劇免費看;京東集團掛出百萬年薪,高調招募短劇運營人才;小米旗下Redmi品牌宣布其首部精品短劇《時空合伙人》定檔,品牌總經理王騰不僅在劇中特別出演,還親自出現在預熱海報中。



信息流起家的平台同樣不甘示弱。百度上線首個免費短劇APP“好看免費短劇”,對標抖音的紅果免費短劇APP,還撤掉了短劇在播放過程中的插播廣告;小紅書聯合知名電影節服務平台FIRST發起“紅鏡短劇計劃”,進壹步發掘短劇人才。

頭部大廠的壹連串動作給本就熱鬧的短劇江湖再添壹把火,讓業內外人士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短劇行業正迎來新的變革。

與短劇熱火朝天的狀態不同,本該在暑期檔的助力下熱鬧起來的影視綜卻略顯萎靡。

《以法之名》在萬眾期待下陷入爛尾爭議、《醬園弄》這樣有著豪華陣容的大制作上映25天票房僅3.74億元,甚至暑期檔拾幾部影片只有《長安的荔枝》票房有望突破10億,數據慘淡到令人扼腕。

傳統文娛形式持續低迷、生產規模不斷收縮已成定局,在電影、大劇熱綜進入創新瓶頸後,對口人才的積極性曾在壹段時間內得不到有效反饋,大量人才出走轉型、在文娛行業尋找全新發展增量。

有趣的是,這壹看似無奈的選擇卻成為短劇、團播等新興行業異軍突起的核心驅動力,在全新的文娛業態中,從業者與行業完成了壹場精准的雙向奔赴。

01

影視綜光環漸褪,新業態蓬勃生長

步入“陣痛期”是當下電影市場不爭的事實。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425.02億元、同比下降22.7%,到了2025年,除了《哪吒2》引領的春節檔成績大放異彩外,清明、伍壹等重點檔期紛紛折戟,票房呈現疲軟趨勢。

而在電視劇領域,“集數向短”成為行業共識與生存必需。


今年2月起,優酷就曾傳出自制劇和定制劇刪到12集以內的傳聞,九派新聞報道愛奇藝與騰訊也有著相似的策略調整。從年初的《沙塵暴》到《在人間》,集數不超過20集的迷你劇在市場上的聲量逐步擴大,有力證明了行業轉向的大趨勢。

綜藝領域則呈現出依賴N代和同樣轉向輕量的趨勢。雲合數據顯示,2025Q1季播綜藝共上新60部(不含衍生、晚會),其中綜N代占比達47檔,且全網網絡綜藝有效播放量TOP20中,只有《壹路繁花》《團建不能停》兩部新綜藝。

與此同時,制作成本更低、體量更小、排播更靈活的輕量綜藝扎堆上線,優酷的《友間合租屋》、芒果TV的《姜姜好》,以及騰訊視頻的《導演請留步》等節目,均以較小的體量撬動了超出預期的市場熱度。

這種供需關系的調整背後,是傳統文娛“笨重”的生產鏈條與當下市場對“輕盈”需求的根本沖突——舊有生產模式導致作品生產呈現長周期、高成本、低容錯,與當下觀眾碎片化、互動化、新鮮感的需求脫節。

壹部傳統劇集的制作周期通常在14個月左右,如《藏海傳》等S+大制作自開拍至上線則耗時更久,這壹流程中市場受眾喜好不斷變更,投資回報的風險也隨之攀升。電影的制作流程更需精細修整,投資規模超過3億元的《醬園弄》制作周期就長達柒年。

制作時長漫長,傳統制作流程的“剛性成本”也幾乎沒有彈性空間,傳統影視的演員陣容、服化道預算壹旦敲定,就算風格過時,出於預算等原因只能硬著頭皮用。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壹頁123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更多...
    橫店短劇女演員拍戲身亡?當地警方、醫院回應 橫店"20萬群演"現狀:"瘋子"的天堂
    大量橫店、北漂的美女演員們,正瘋狂湧向鄭州,業內人士曝光真相 橫店13萬群演的現狀:懶漢的樂園,光棍的世界,追不到夢是常態
    網劇《入夢師之拂衣與阿柒》於橫店影視城殺青 探訪上海短劇片場:吸引微短劇"拍在上海",性價比不輸橫店
    緬北教父顏拾六翻車實錄:橫店老炮如何把演員騙 橫店的"秘密":懶漢遍地、劇組夫妻,替身壹天掙3000元
    遍地群演月入肆伍千 短劇火熱橫店變"豎店" 網紅入局影視短劇賽道,《李贰狗異變》在浙江橫店影視城開機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