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拿证"?蒙古国"学历速成"调查
中国,比较了解国内的政策要求。“天天在群里发通知,(让我们)按时上课、完成作业。”他也看到过类似招生广告,深感教育不公平。在他看来,这已经不是走捷径,而是直接“买文凭”,“伤害的是老老实实出境留学生的利益。”
苏州一家从事蒙古国留学业务的工作人员刘珊珊也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此前多所学校认证是受疫情期间“插班生”事件影响。“很多同学是短暂出境,没有达到留服中心的出境时长;有的则是完全没有出去,有的出去三五天。这些都没有达到留服中心的时长要求。”她还强调,“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了”,要想顺利拿到认证,要真的出境读。
留服中心2024年9月11日发布的《严正声明和重要提示》载明:中心未与任何中介机构存在合作关系,任何声称“短期速成学历”“不出国”“疫情补录”等言辞均为虚假宣传。个别中介机构声称的“保录取”“保毕业”等广告宣传涉嫌欺诈或者误导,提醒拟申请留学人员提高警惕、防范风险。
所谓“保姆式服务”

2019年7月2日,呼和浩特,身着蒙古族服装的模特在候场。图/视觉中国
很多受访留学生提到,因为不懂蒙古语,大多在蒙事务可以委托中介代办。
大到选学校、选专业、交学费,小到去医院、打车、与国际处沟通,都可以让中介帮忙。而这样“保姆式服务”的代价就是高昂的中介费。
管聪出国前,关于学校和专业的信息都来自于委托中介。“我的学校不是很有名,再加上隔着一层蒙古语,在网上几乎查不到信息。对于授课方式与老师等一无所知。”
留学中介刘珊珊也向记者表示,该公司在国内多城市设置了办事处,在蒙古国当地也有服务团队,“是华侨,讲中文,就住在学校附近”。
她承诺,留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有的流程都是她们来处理的。只需要保持正常出勤,回国后也会指导如何做留服认证,“有任何情况问题都可以找我们”。
一方“全盲”,一方“全包”。显着的信息差,带来了潜在的合同纠纷风险。多位受访者提出,签订合同后,一些中介并未完全做到承诺,“服务完全不及预期”。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介爆雷,很多留学生看清了所谓捷径背后的风险。
南方周末记者以蒙古国、留学为关键词,在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到多份公开的合同纠纷判决书。案件原告多为到蒙古国留学的学生,因为“学历无法认证、实际课程与约定不符、学制较计划延长”等提起诉讼,而被告则是中介公司或个人中介。
其中一则判决书信息翔实,还披露了不少“暗箱”信息。
判决书显示,山东学生李某娇实际出境读书2个月整,就获得了一张蒙古国高校的硕士毕业证。“学历速成”不可谓不快。而背后奥秘就藏在“学籍前置”。
据判决书,李某娇与国内某公司于2023年10月签订了《自费出国留学咨询服务合同》,申请学校为蒙古国皇家国际大学,读工商管理硕士。李某娇总计缴纳8.8万元费用,分三次付清。
虽然李某娇实际出境时间为2023年12月,但双方合同约定,李某娇的入学时间为2022年9月,足足提前了1年多。而且,留学之路尚未开启,合同就约定,“保证其在2024年3月份及之前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2024年4月获得中留服学历学位认证。”
因个人信息填写错误,李某娇直到2024年7月22日才收到了修改后的电子版毕业证,一个月后,更大的问题出现了。留服中心以李某娇“就读项目课程设置存在异常,暂不予通过学历认证申请”,申请复核后仍未获得认证。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李健在国内一所高校获得了“双证本科”,之后到蒙古国研究大学法学系就读,学制为一年半。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所在的班级的辅导员来自苏州一家从事蒙古国留学业务的工作人员刘珊珊也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此前多所学校认证是受疫情期间“插班生”事件影响。“很多同学是短暂出境,没有达到留服中心的出境时长;有的则是完全没有出去,有的出去三五天。这些都没有达到留服中心的时长要求。”她还强调,“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了”,要想顺利拿到认证,要真的出境读。
留服中心2024年9月11日发布的《严正声明和重要提示》载明:中心未与任何中介机构存在合作关系,任何声称“短期速成学历”“不出国”“疫情补录”等言辞均为虚假宣传。个别中介机构声称的“保录取”“保毕业”等广告宣传涉嫌欺诈或者误导,提醒拟申请留学人员提高警惕、防范风险。
所谓“保姆式服务”

2019年7月2日,呼和浩特,身着蒙古族服装的模特在候场。图/视觉中国
很多受访留学生提到,因为不懂蒙古语,大多在蒙事务可以委托中介代办。
大到选学校、选专业、交学费,小到去医院、打车、与国际处沟通,都可以让中介帮忙。而这样“保姆式服务”的代价就是高昂的中介费。
管聪出国前,关于学校和专业的信息都来自于委托中介。“我的学校不是很有名,再加上隔着一层蒙古语,在网上几乎查不到信息。对于授课方式与老师等一无所知。”
留学中介刘珊珊也向记者表示,该公司在国内多城市设置了办事处,在蒙古国当地也有服务团队,“是华侨,讲中文,就住在学校附近”。
她承诺,留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有的流程都是她们来处理的。只需要保持正常出勤,回国后也会指导如何做留服认证,“有任何情况问题都可以找我们”。
一方“全盲”,一方“全包”。显着的信息差,带来了潜在的合同纠纷风险。多位受访者提出,签订合同后,一些中介并未完全做到承诺,“服务完全不及预期”。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介爆雷,很多留学生看清了所谓捷径背后的风险。
南方周末记者以蒙古国、留学为关键词,在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到多份公开的合同纠纷判决书。案件原告多为到蒙古国留学的学生,因为“学历无法认证、实际课程与约定不符、学制较计划延长”等提起诉讼,而被告则是中介公司或个人中介。
其中一则判决书信息翔实,还披露了不少“暗箱”信息。
判决书显示,山东学生李某娇实际出境读书2个月整,就获得了一张蒙古国高校的硕士毕业证。“学历速成”不可谓不快。而背后奥秘就藏在“学籍前置”。
据判决书,李某娇与国内某公司于2023年10月签订了《自费出国留学咨询服务合同》,申请学校为蒙古国皇家国际大学,读工商管理硕士。李某娇总计缴纳8.8万元费用,分三次付清。
虽然李某娇实际出境时间为2023年12月,但双方合同约定,李某娇的入学时间为2022年9月,足足提前了1年多。而且,留学之路尚未开启,合同就约定,“保证其在2024年3月份及之前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2024年4月获得中留服学历学位认证。”
因个人信息填写错误,李某娇直到2024年7月22日才收到了修改后的电子版毕业证,一个月后,更大的问题出现了。留服中心以李某娇“就读项目课程设置存在异常,暂不予通过学历认证申请”,申请复核后仍未获得认证。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