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漲幅斷崖式下降 民間怨聲載道
漲幅“斷崖式”下滑 從10%到2%的拾年變遷
根據中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的《關於2025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此次養老金總體上調2%。這項牽壹發而動全身的政策,與廣大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
該政策壹出台,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關於2%的漲幅設定,網上有很多的討論,不少人認為,漲幅比過去低得多。不少網友吐槽,漲的那點退休金不夠去醫院花的錢。
微博會員“財宇宇”表示,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之所以上調,是因為商品越來越貴,比如買菜、看病,養老金不上調,老人的錢就不夠花,生活水平會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5年以來,中國養老金已實現“21連漲”。然而,漲幅卻呈現“斷崖式”下滑,曲線與GDP、工資增速放緩高度匹配。
以下為往年漲幅:
2016年:漲幅 6.5%
2017年:漲幅 5.5%
2018年:漲幅 5%
2019年:漲幅 5%
2020年:漲幅 5%
2021年:漲幅 4.5%
2022年:漲幅 4%
2023年:漲幅 3.8%
2024年:漲幅 3%
2025年:漲幅 2%
錢從哪裡來?繳錢的年輕壹代叫苦不迭
養老金錢從哪來?博主“風流雜談”說,養老金來源於“統籌基金”這個大池子。目前面臨的現實是,出水端擴大:領取養老金的人數日益增多,壽命延長;注水端壓力:年輕壹代的數量優勢不再,社會撫養比面臨挑戰。
養老金上漲2%,意味著出水口閥門再次擰大。唯壹的辦法就是讓年輕人“加大馬力”繳費,即提高繳費基數和比例。這讓本已背負房貸、養娃、996壓力的年輕人感到沉重。他們不禁發出靈魂拷問:“我今天繳的錢養了現在的老人,那等我老了誰來養我?這個池子裡的水還夠嗎?”這種怨言,本質上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深切擔憂和對當下壓力的宣泄。
而且奇怪的是,許多在職年輕人的月工資,與家中(大中城市裡)老人的月退休金出現了“倒掛”現象,即年輕人的工資收入反而低於已退休長輩的養老金。年輕壹代叫苦不迭,與父母收入“倒掛”,“無奈”於為何我養的不是我父母。
此外,“小鎮做題家”群體(指那些出身於小城鎮或農村,通過刻苦讀書和考試進入名牌大學,並最終在大城市找到工作的年輕人)的處境更為不堪。
他們在大城市打拼,雖然繳了很多養老金,但他們覺得自己繳的錢,卻跟老家(縣城或鄉下)領著很少退休金的父母沒有直接關系,也幫不上父母的忙。
微博會員“我本該比任何人都溫柔”直言:“我爹媽哪敢逼我結婚啊,他倆現在還沒老呢就怕我未來不給養老了。兒女不管他倆的話,養老金就100塊錢夠幹啥的?在這種馬上要餓死的情況下,傳宗接代親戚面子都是小事。”這段話表明年輕人對未來養老壓力的巨大擔憂,甚至超越了傳統的家庭觀念。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