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漲幅斷崖式下降 民間怨聲載道

近日,中共當局宣布2025年退休人員養老金整體上調2%,創下歷年最低漲幅。消息壹出,網絡評論區怨聲載道。民眾普遍認為,區區2%的漲幅,對廣大農村老人而言,只夠“多買幾個雞蛋”。而更深層次的分析則直指問題核心:這不僅是數字之爭,更是體制內外不公、代際焦慮以及養老金被違規挪用等社會深層矛盾的集中折射。


漲幅“斷崖式”下滑 從10%到2%的拾年變遷

根據中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的《關於2025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此次養老金總體上調2%。這項牽壹發而動全身的政策,與廣大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

該政策壹出台,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關於2%的漲幅設定,網上有很多的討論,不少人認為,漲幅比過去低得多。不少網友吐槽,漲的那點退休金不夠去醫院花的錢。

微博會員“財宇宇”表示,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之所以上調,是因為商品越來越貴,比如買菜、看病,養老金不上調,老人的錢就不夠花,生活水平會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5年以來,中國養老金已實現“21連漲”。然而,漲幅卻呈現“斷崖式”下滑,曲線與GDP、工資增速放緩高度匹配。

以下為往年漲幅:

2016年:漲幅 6.5%

2017年:漲幅 5.5%

2018年:漲幅 5%

2019年:漲幅 5%

2020年:漲幅 5%

2021年:漲幅 4.5%

2022年:漲幅 4%

2023年:漲幅 3.8%

2024年:漲幅 3%

2025年:漲幅 2%

錢從哪裡來?繳錢的年輕壹代叫苦不迭

養老金錢從哪來?博主“風流雜談”說,養老金來源於“統籌基金”這個大池子。目前面臨的現實是,出水端擴大:領取養老金的人數日益增多,壽命延長;注水端壓力:年輕壹代的數量優勢不再,社會撫養比面臨挑戰。

養老金上漲2%,意味著出水口閥門再次擰大。唯壹的辦法就是讓年輕人“加大馬力”繳費,即提高繳費基數和比例。這讓本已背負房貸、養娃、996壓力的年輕人感到沉重。他們不禁發出靈魂拷問:“我今天繳的錢養了現在的老人,那等我老了誰來養我?這個池子裡的水還夠嗎?”這種怨言,本質上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深切擔憂和對當下壓力的宣泄。

而且奇怪的是,許多在職年輕人的月工資,與家中(大中城市裡)老人的月退休金出現了“倒掛”現象,即年輕人的工資收入反而低於已退休長輩的養老金。年輕壹代叫苦不迭,與父母收入“倒掛”,“無奈”於為何我養的不是我父母。

此外,“小鎮做題家”群體(指那些出身於小城鎮或農村,通過刻苦讀書和考試進入名牌大學,並最終在大城市找到工作的年輕人)的處境更為不堪。

他們在大城市打拼,雖然繳了很多養老金,但他們覺得自己繳的錢,卻跟老家(縣城或鄉下)領著很少退休金的父母沒有直接關系,也幫不上父母的忙。

微博會員“我本該比任何人都溫柔”直言:“我爹媽哪敢逼我結婚啊,他倆現在還沒老呢就怕我未來不給養老了。兒女不管他倆的話,養老金就100塊錢夠幹啥的?在這種馬上要餓死的情況下,傳宗接代親戚面子都是小事。”這段話表明年輕人對未來養老壓力的巨大擔憂,甚至超越了傳統的家庭觀念。



(資料照片)

養老金普漲加劇不公 體制內外與城鄉差距的鴻溝


民間爭議的焦點還在於,這種按比例上調的方式,反而拉大了不同群體間的養老金差距。例如農民基礎養老金僅100~300元/月,上調後實際增加2~6元(人民幣,下同),被網友嘲諷“喜提叁個雞蛋”;而城市退休人員,特別是基數較高的體制內職工(如上海91歲教師月領9000元),實際增長可達百元以上,足夠“多買壹只雞”或“加個雞腿”。近日,“有的退休老人每月可多買壹只雞,有的可加個雞腿,但更多的城鄉低收入老人,喜提叁個雞蛋”的話題上了熱搜。

博主“風流雜談”分析指出,這種分配上的“不公”源於兩方面:

地方操作空間:官方文件“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相結合”的模糊定義,給予地方政府在具體執行中“做文章”的空間。他比喻為“中央請客,大家敞開吃,可到了地方,長勺者多舀肥肉,分菜者只澆點湯”,這種分配方式的彈性和潛在的不透明性,極易引發民眾對公平性的猜忌。

根深蒂固的“雙軌制”:中國長期存在的養老“雙軌制”(體制內機關事業單位與體制外企業)導致的巨大養老金差距,是民眾心理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機關退休的“張大爺”月領1萬元增200元,而工廠退休的“李師傅”月領3000元增60元,原本7000元的差距在“普漲”後反而擴大到7100元,讓體制外的群體感到“心寒”。

這種制度性的不公,正深刻影響著社會的價值取向,導致“考公熱”盛行,年輕人寧願湧向“編制”尋求穩定,而非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經濟中奮斗。

養老金池子面臨“挪用”黑洞與信任危機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在壹些財政狀況惡化的地方,已出現違規挪用養老金的案例。中共國家審計署近期公布的年度審計報告披露:

去年有13個省份將406.26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及相關民生資金,挪用於“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叁保”)支出或償還政府債務。

在25個省份,有2.83萬人通過偽造病歷、篡改檔案等手段,騙領養老金5.19億元。其中,山西蒲縣疾控中心壹職工“1歲工作、22歲退休”的荒誕案例,通過層層審核,竟違規領取養老金累計69萬元,同時還在新單位工作取酬。

這些觸目驚心的挪用與騙保案例,加劇了年輕人對養老金池子未來是否會“耗盡”(預測2035年可能耗盡)的擔憂。微博會員“不吃辣椒不蘸醬”就表達了普遍心聲:“看到挪用養老金幾百億,我真的非常擔心我交出去的養老金……”這種邏輯矛盾——自己每月繳納高額社保供養他人父母,而自己的父母卻可能僅領取微薄養老金——正在導致年輕人斷繳社保的比例上升,加劇了對體制的不信任。

改革雙軌制才能解根本之憂

博主“風流雜談”總結,養老金上漲2%的政策,牽扯出的是公平焦慮、生存壓力、代際矛盾和身份鴻溝。它像壹面叁棱鏡,折射出社會轉型期的種種“光怪陸離”:對退休老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對年輕人是“對未來的透支”,對體制內是“錦上添花”,對企業員工和農民則是“杯水車薪”。

他強調,要想真正解決問題,僅在漲幅百分比上做文章已是“揚湯止沸”。關鍵在於如何將養老“雙軌制”並成壹條軌道,如何讓養老金的池子能持續蓄水。唯有實現無論身份如何,大家都能在相對公平的體系裡憑貢獻積累晚年保障,人心才能順暢平和,社會才能實現真正的安寧。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延伸閱讀
    53歲,她的10萬積蓄消失在"養老金騙局" 中共專家又出損招:不生孩子就少發養老金
    溫哥華女子被誤判死亡 養老金被停  (1條評論) 中共驚爆財政黑洞 400億養老金被挪用還債
    山西疾控人員「1歲工作、22歲退休」領養老金 "1歲工作,22歲退休" 冒領養老金69萬
    加國這養老金計劃增加30萬 有你嗎 年輕人個人養老金之惑:叁年了,我的基金還虧著
    老父加國養老金無故停發 家人崩潰 特魯多退休福利曝光:養老金近900萬,納稅人埋單  (2條評論)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