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结业潮来袭,香港餐饮业能重返"美食天堂"吗?
经济学者李兆波向BBC中文解释,如果业主有向银行借贷,减租会影响其现金流及资产估值,进而或被银行“call loan”(要求提早还款),所以很少业主会主动减租。
萧欣浩说,租金是香港的“死症”,现在倒闭的食店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没人接棒的老店,第二类则是租约到期,收入无法维持平衡的店。
他不觉得餐饮业正在汰弱留强,“因为关门的不代表弱,它的东西不是不好吃,也有一批街坊支持,但它真的交不上租。”
他想到一种比喻:“(现在)不是洗牌,而是一场‘鱿鱼游戏’”。
“鱿鱼游戏”是目前最当红的韩国影集,剧中的参加者为了赢得巨额奖金,需要接连在不同的儿童游戏闯关,但过不了关的人则会死亡。
萧欣浩说,现在香港每位餐饮东家都是游戏“参加者”,他们不用互相撕杀,但是在大环境的转变下,“你过不了(关),就是过不了。”
为何有商家逆势而上?
回应结业潮,特首李家超曾经反驳,指开业的店比结业多,“数字上告诉我,10间不做,有16间新开”。特首办后来指数字出自“公司注册处”,为今年4月新成立及解散的本地公司数字。
根据政府统计处,香港餐饮机构数目在2019年达到高位,有超过18000间。但自2020年减少1300间,数字在2023年复常后急速回升,重返2018年的水平。
“权发小厨”老板娘Kitty她记得,权发在2020年刚开张时,市面“两餸”饭店大约只有200多家,但五年后,数字涨了三倍。
“你看土瓜湾有一间(“两餸”饭)一年之内转了三手,现在已经是第四手,”Kitty说,“他当然做不来才会转手,但重点是还有人肯投身进去,就证明他觉得有得做。”
根据美联工商舖的“街舖空置及商户分布调查报告”,2025年第一季香港四大核心区中,只有尖沙咀区的食肆数量有增加,共新开8间非中式餐厅及酒吧。
中环区则因为高端消费力收缩,空置率从半年前2024年第三季的13.7%,升至2025年第一季的18.8%。但以民生生意为主的元朗区,则比起半年前多了22间食肆,包括中式餐馆、饮品及外卖店。
报告指出,半年来全港结业的店舖虽有847间,但同期开业的也有786间,形容“市场活力尚存”。
2011年,意大利人Jacopo与妻子Celine在香港开设披萨店JACOMAX,生意高峰时有四家分店。但今年6月,位于上环、月租20万的总店租约到期,业主仅愿意减租数千元,二人最后决定把店关了。
有人结业,有人一头热投身市场。看着趋势,Celine有点担心说,人们总把餐饮业看得太简单。
“餐饮业门槛很低,你想小小的创业,可能拿出一百万来就可以了,但是这是很表面的,真正危险的是,那一百万很容易消失、没有了,而你连死因是什么都不知道,”她说。

图像来源,BBC NEWS CHINESE,披萨店JACOMAX老板Jacopo和太太Celine。
今年4月,荃湾一家主打泰式香蕉煎饼的小店仅开业68日,便表示因“生意太差”忍痛放弃。
经济学者李兆波也指出,“每一个人刚开业,每个都雄心壮志,但其实失败率是很高的。”经营餐厅要的是赚钱,需要一定的技巧,但他说,很多人都不懂得控制成本。
Celine和Jacopo尝过教训。在开披萨店之前,二人曾在西贡开过意大利雪糕店,但经营6年后,因为亏损而停业。转战披萨后,JACOMAX在湾仔的分店又因为无法应付人流与租金结业。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萧欣浩说,租金是香港的“死症”,现在倒闭的食店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没人接棒的老店,第二类则是租约到期,收入无法维持平衡的店。
他不觉得餐饮业正在汰弱留强,“因为关门的不代表弱,它的东西不是不好吃,也有一批街坊支持,但它真的交不上租。”
他想到一种比喻:“(现在)不是洗牌,而是一场‘鱿鱼游戏’”。
“鱿鱼游戏”是目前最当红的韩国影集,剧中的参加者为了赢得巨额奖金,需要接连在不同的儿童游戏闯关,但过不了关的人则会死亡。
萧欣浩说,现在香港每位餐饮东家都是游戏“参加者”,他们不用互相撕杀,但是在大环境的转变下,“你过不了(关),就是过不了。”
为何有商家逆势而上?
回应结业潮,特首李家超曾经反驳,指开业的店比结业多,“数字上告诉我,10间不做,有16间新开”。特首办后来指数字出自“公司注册处”,为今年4月新成立及解散的本地公司数字。
根据政府统计处,香港餐饮机构数目在2019年达到高位,有超过18000间。但自2020年减少1300间,数字在2023年复常后急速回升,重返2018年的水平。
“权发小厨”老板娘Kitty她记得,权发在2020年刚开张时,市面“两餸”饭店大约只有200多家,但五年后,数字涨了三倍。
“你看土瓜湾有一间(“两餸”饭)一年之内转了三手,现在已经是第四手,”Kitty说,“他当然做不来才会转手,但重点是还有人肯投身进去,就证明他觉得有得做。”
根据美联工商舖的“街舖空置及商户分布调查报告”,2025年第一季香港四大核心区中,只有尖沙咀区的食肆数量有增加,共新开8间非中式餐厅及酒吧。
中环区则因为高端消费力收缩,空置率从半年前2024年第三季的13.7%,升至2025年第一季的18.8%。但以民生生意为主的元朗区,则比起半年前多了22间食肆,包括中式餐馆、饮品及外卖店。
报告指出,半年来全港结业的店舖虽有847间,但同期开业的也有786间,形容“市场活力尚存”。
2011年,意大利人Jacopo与妻子Celine在香港开设披萨店JACOMAX,生意高峰时有四家分店。但今年6月,位于上环、月租20万的总店租约到期,业主仅愿意减租数千元,二人最后决定把店关了。
有人结业,有人一头热投身市场。看着趋势,Celine有点担心说,人们总把餐饮业看得太简单。
“餐饮业门槛很低,你想小小的创业,可能拿出一百万来就可以了,但是这是很表面的,真正危险的是,那一百万很容易消失、没有了,而你连死因是什么都不知道,”她说。

图像来源,BBC NEWS CHINESE,披萨店JACOMAX老板Jacopo和太太Celine。
今年4月,荃湾一家主打泰式香蕉煎饼的小店仅开业68日,便表示因“生意太差”忍痛放弃。
经济学者李兆波也指出,“每一个人刚开业,每个都雄心壮志,但其实失败率是很高的。”经营餐厅要的是赚钱,需要一定的技巧,但他说,很多人都不懂得控制成本。
Celine和Jacopo尝过教训。在开披萨店之前,二人曾在西贡开过意大利雪糕店,但经营6年后,因为亏损而停业。转战披萨后,JACOMAX在湾仔的分店又因为无法应付人流与租金结业。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