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县城摩的师傅,卷入"网约系统"

●5月第二周排名,童恩林第四,邓海洋第一。


划不来,他反复慨叹,线上定价低,加上奖金自己还倒贴了10块。他转而怪奖励机制不对,凭什么接5单的和他25单的,都是奖50块?不搞了,他直接跟邻居讲,你坐别人的车吧。



6月3日晚10点,邓海洋在城区摆车。雨越下越大,车上的加装雨伞挡不住,他打开了另一把。大多数师傅收工了,他的手指仍不时在抢单大厅的页面上滑动。

半个月前,客服女孩在各群通知,取消司机每周的新用户拓展奖励及订单排名奖励。会算账的师傅们抢单热情骤减,开始挑单子。有人把平台送的马甲换下叠好,放进车头的尼龙袋里,怕客人看见,要按线上的低价支付。

在邓海洋常摆车的客运站,今年端午节前后,不少师傅几天都没在平台接一单,大家还是习惯抬头,齐刷刷向一个红绿灯外的马路眺望,有班车驶来,赶紧向落客区跑去,看谁眼疾“脚”快。

没有人再厚着脸皮去推广。之前,有师傅在客运站搭了个老人,亮出个人专属二维码,说这个便宜1块钱,老人扫了后只听到“滴”一声,手机没反应了。旁边的师傅起哄,说骗钱了,老人“吓得要死”,送达后不让师傅走,把儿子喊下楼一看,老人的手机根本没开流量。另一个姓蒋的师傅遇到的新用户,也以为是骗钱。他说街上扫码领东西都没人去,除非是派鸡蛋。

习惯了随叫随走,这个县城的很多客户拒绝平台。一个29岁的男用户下过多次单,因为要等几分钟师傅才骑过来,他取消过多次,转而搭了线下的摩托。最终只有两三次成行,而且“老人家基本上都不熟练操作”。




●县城被群山包围。

师傅们自称“出租佬”“摩的佬”,被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吼,高铁站也禁止他们接开水。5月初,网约摩的上了新闻,媒体和网红接连赶来,他们第一次被镜头对准。那周,一位姓蒋的师傅搭了好几个记者。第一单是广州来的,说粤语,坐上车“问东问西”,到站后没采访完,又下了一单——这两单,让他第一次挤入榜单,拿到50块奖金。

有一天,客运站前停下一辆小车,下来三个“靓仔靓女”,看中了蒋师傅,找他拍短视频。不到半个小时,给了他50块钱。长发个高的“靓女”出镜,拉着空箱子,跟他热情聊天,夸他是手机上点的“男摩(模)”。蒋师傅面对镜头紧张,被教着练了几次,最后在成片里熟练地接梗。视频点赞量20多万,他成为了摩的圈的红人。

邓海洋也接待过几个“慕名而来”的人。有个男人在高铁站下的单,自称搞投资的,从北京赶来取经,想把平台的运营方式搬到景区里,还“大方”地给他发了30块红包。还有房地产博主,不过他搞不清房地产和摩的平台有什么关系。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