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 吃得越多"走"得越早?这样"饿一饿"更长寿

老话常言“想不生病,肚里常空”“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看似简单的几句话,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健康哲学。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实验也证明了适度保持饥饿感,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能让人更长寿。

能吃不一定是福

吃得太多、暴饮暴食,它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是日积月累而成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人体来说,长期摄入能量过剩,容易导致肥胖。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肥胖者气血运行不畅,易出现气滞血瘀,身体一旦出现了气滞血瘀,就容易生病。

如果经常吃撑,不仅会让我们增加体重,还可能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如胃病、骨质疏松症、心肌梗死、神经衰弱、糖尿病、急性胰腺炎等。

因此,适量饮食,遵循“七分饱”原则,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关键。



“饿一饿”延寿

中西

古人早看透:“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成人何尝不是?

脾胃是后天气血工厂。

过饱伤脾→ 气血生化不足 → 面色萎黄、失眠乏力。

而适当饥饿能启动细胞“自我清理”,减少痰湿生成,让气机畅通无阻。

同时,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衰老》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减少25%卡路里的摄入(约保持7、8分饱),可将健康成年人的衰老速度减缓2%—3%,死亡风险降低10%—15%。

“七分饱”,即在感到饱腹的同时,还能继续吃下少量食物时,便停止进食,以达到营养均衡而不过量。

这与《黄帝内经》中提倡的“饮食有节”不谋而合。

想要“以食养身”

三餐这么吃



想要“以食养身”,就要正确理解这些养生智慧,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合理饭量,摄入均衡营养,让正确的养生理念融入每一餐中。

1

三餐分配

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

早餐(7-9点):占全天30%能量,暖胃易吸收,唤醒沉睡的胃气。

午餐(11-13点):占40%能量,补足优质蛋白,给下午续航。

晚餐(18-19点):占30%,清淡少油,睡前3小时吃完,给脾胃“减负加班”。

2


慢嚼20分钟

听见身体的“饱腹信号”

大脑接收饱腹信号需15-20分钟。狼吞虎咽的人,往往吃超了才觉撑。每口嚼20-30下,给身体留出反应时间。

怕吃多?换小碗盘、先喝汤吃菜,再吃肉饭——饱足感自然来。

3

体质定食谱

千人千面忌跟风

气虚/阳虚(怕冷易累):少吃西瓜冷饮,多吃红枣小米粥、炖羊肉温补中焦。

阴虚/燥热(口干失眠):避开辣椒烧烤,用百合银耳羹、鸭肉滋阴润燥。

痰湿/肥胖(舌苔厚腻):戒油炸甜腻,煮薏米冬瓜汤、配陈皮化痰湿。

饭吃七分饱,本质是给气血留白,让生命流动。长寿的秘诀不在“吃得少”,而在——

吃得均衡

吃得及时

吃得自知

调脾胃就是养命。从今天起,学会对多余的食物说“不”,才是真正的惜命之道。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延伸阅读 更多...
    人瑞长寿有4共通点 这样的体重最佳 117岁人瑞长寿秘密:每天吃这食物3次
    日本人长寿顿顿吃这些?没一样贵的 年过半百 体年龄才41 长寿专家曝4大龄逆饮食法
    它是"长寿蔬菜" 医大赞:能抗癌 增强免疫力 冰箱涂凡士林竟能省电延长寿命 要抹这个地方
    百岁人口近10万,日本人的长寿秘方  (1条评论) 脉搏慢的人更易长寿,但这种情况除外...
    全球认证长寿饮食法 这3类食物最重要 巴菲特95岁生日 长寿5习惯投资9秘诀曝光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