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博士"通胀" 中国十年翻倍 学者吁培养"产业博士"

《自然》(Nature)近日发表文章,指出全球博士毕业生人数在过去几十年持续稳步增长。在中国与印度等国,这一增速尤为迅猛。然而,博士学历原本作为进入学术界的“垫脚石”,如今却面临供过于求的困局。由于大学与研究机构职位有限,许多博士生最终需另谋出路,而高校对此并未做好充分准备。
“我们需要让博士教育变得更有意义、更可持续,并更好地与多元化的社会与劳动市场需求相契合,”葡萄牙高等教育国务秘书克劳蒂娅.萨里科(Cláudia Sarrico)表示。她曾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任职,长期关注博士教育体系改革。
文章数据显示,OECD成员国自1998年至2017年间,博士学位获得者几乎翻倍,增势至今未减。尽管近年澳洲与巴西等部分国家出现博士招生下滑,但中国的博士人数却以倍数增长,从2013年的约30万人攀升至2023年的逾60万人。

Nature日前发文指,全球博士持续增长,中国印度等国家这一现象更盛。其中,中国在2013年至2023年博士生数量翻倍增至60万。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且仍在不断增长,”香港大学专注高等教育政策与实践的教授雨果.霍达(Hugo Horta)指出。他分析道,推动这一现象的因素包括拥有学士与硕士学位者不断增加,以及许多中国家庭期望透过高等教育投资换取更佳的经济与社会前景。
不过,霍达也坦言,学术界的职位增长远未能匹配博士人数的急剧上升。“人们攻读博士课程,往往是为了进入学术界,但实际上未来可竞争的职位极其有限。”
这一趋势在美国、英国、澳洲等国尤为明显。2023年一项针对英国逾4500名博士毕业生的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最终从事学术界以外的职位。这些工作可能与研究无关,甚至与其博士专业不对口。
在南非,一项针对6000多名2020年博士毕业生的调查中,有18%表示难以找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职位。“即便他们找到工作,那些职位不一定与他们的博士专长相关,也往往不是他们所预期或渴望的,”史坦陵布什大学研究员、该研究共同作者米兰卓.范.利尔(Milandré van Lill)表示。“在我看来,我们的博士人数已达饱和点。”她补充指出,部分博士生在非学术岗位中感到“学历过高却不被重视”。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