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b_substr(): Unknown encoding "_CHARSET2" in /var/www/vhosts/vandaily.com/httpdocs/includes/classes/news_core.php on line 1908

Warning: mb_strlen(): Unknown encoding "_CHARSET2" in /var/www/vhosts/vandaily.com/httpdocs/includes/classes/news_core.php on line 1909

Warning: mb_strrpos(): Unknown encoding "_CHARSET2" in /var/www/vhosts/vandaily.com/httpdocs/includes/classes/news_core.php on line 1911

Warning: mb_strrpos(): Unknown encoding "_CHARSET2" in /var/www/vhosts/vandaily.com/httpdocs/includes/classes/news_core.php on line 1914
猫奴小心!它5分钟就能"斩首"人类精子 | 温哥华地产中心
   

猫奴小心!它5分钟就能"斩首"人类精子

据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寄生虫之一。


对许多人来说,即使是真的感染了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好似也无需担心。因为许多时候,这种寄生虫貌似并不会让人出现什么明显的病症。

但在上个月,一项发表于《欧洲生化联合会会刊》(The FEBS Journal)上的新研究指出,弓形虫感染或许与全球男性生育能力的下降息息相关。

从猫到猫

弓形虫一般来源于猫,它们最终的目标是猫科动物。这些动物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因为弓形虫只有在它们的肠道中,才能进行有性生殖,产生虫卵。猫体内的弓形虫卵会通过粪便被释放到环境中,因此一切有猫的地方都有可能有弓形虫卵——包括你家的猫砂盆。

但弓形虫不止会感染猫。包括人类、老鼠在内的大部分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一旦不小心接触了环境中的弓形虫卵(比如饮用了含弓形虫卵的水源),都有可能被感染,并成为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弓形虫会在这些中间宿主体内快速无性繁殖并潜伏起来,等待着机会再次回到它们的最终宿主身上。

关于弓形虫有许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弓形虫会操控老鼠的大脑,让它们不再惧怕猫,甚至反而会被猫尿所吸引——这样这些老鼠就更容易被猫吃掉,弓形虫就能再次感染猫。此外,许多研究也表明,弓形虫感染可以损害人类的大脑功能。



弓形虫的生活史(图片来源:Marín-García et al, 2022)

人感染之后


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向来不缺猫,因此也向来不缺弓形虫。有研究估算,全球可能有30%至50%的人感染了弓形虫,在某些地区的弓形虫感染率甚至超过了80%。许多生鲜、肉制品上面也存在弓形虫卵,如果在没有煮熟的情况下食用这些肉类就可能导致弓形虫感染。

感染人体后,弓形虫会在增殖期和潜伏期两个阶段之间互相转换。增殖期的弓形虫叫做“速殖子”(tachyzolte),它们会通过无性生殖,在被感染的细胞内呈指数级自我扩增。快速增殖一段时间后(大概7小时),它们会转换为几乎静止的状态并潜伏起来,也称为“慢殖子”(bradyzoite)。慢殖子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包囊(cyst),终生潜伏在宿主的骨骼肌、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中。这些包囊有着厚厚的外壁,难以被穿透,目前没有方法从人体内根除。在特定时期(比如宿主免疫力低下的时候),慢殖子又会重新转变为速殖子,并快速增殖。



弓形虫的慢殖子包囊(图片来源:Sullivan & Jeffers, 2012)

对于大多数免疫力正常的人类,感染了弓形虫后不会出现明显的病症。但对于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弓形虫则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状,比如让人出现严重的眼部病变或神经系统症状。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这些症状要小心 癌症之王或上门 机场充电要小心 TSA警告:否则手机或被黑
    研究:每分钟多走14步降低致命风险 气候变化压力增加,人类是否应该减少吃米?
    当人类开始模仿像ChatGPT那样说话 35岁壮汉健身2分钟倒地暴毙 疑与饮品有关
    解密"雅鲁藏布江水电站"为何是人类历史最大工程 中国机器人3分钟就能自行换电 24小时不间断工作
    这一年起 将有高达80%人类每日与机器人互动 "大脑缺血"的人 脸上有6信号 1分钟自测 预防
     推荐:

    comments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right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right picture)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