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弄》砸掉了《好东西》们的市场

文 | 褐色鸟群
近来热映的电影《酱园弄》引发了诸多争议。这部从诞生起就因全明星阵容、民国奇案题材而备受期待的大片,上映后却并未收获应有的票房与口碑。恰恰相反,全明星阵容不仅没有如预期般带来票房号召力,反倒因为片子在叙事逻辑、价值表达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既拉低了主角本就不多的路人缘,也让本片从一开始精心宣传的“女性觉醒”陷入到“虐女”的舆论漩涡中,不少观众认为影片过度渲染女性遭受的暴力与苦难,却缺乏对苦难背后社会根源的深入探讨。

不仅如此,有评论者也从主角詹周氏的真实人生经历出发,细致对比了影片对其经历的片面截取与故意删改之处。客观而言,杀人故事本身并不离奇,离奇的是詹周氏杀夫一案先后经历了汪伪政权、蒋介石政府、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最终在人民政权的庇护下,她得以安然活到90岁。但影片却将重心放在展现本不复杂的案件及破案过程上,这种叙事选择背后,暗藏着主创们难以言说的“用心良苦”。
当然,这些角度都可以成为分析电影的切入点。不过,笔者认为,以上批评还远远不够到位。本片在创作中刻意篡改历史细节、画面充斥猎奇元素,上映之后又引发粉圈内斗、恶俗营销等争议。种种乱象的背后,固然有主创团队及资方的私心算计,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个极少被舆论提及的核心问题,女性故事正在成为一门生意,一门服务于城市宣传、资本牟利的生意,而与任何真正的社会进步、价值正确与公平正义毫无关联。

那么,这门生意究竟是如何运作的?笔者认为,其核心逻辑之一,便是以女性主义为光鲜幌子,行城市宣传之实。这可以被称为中国特有的“城市女性主义”:特定城市的文化资本娴熟地移植那些或凄惨或欢乐的女性故事,将其包装成具有普遍性和“正确性”的历史叙事。(免喷声明,本文的讨论只针对“城市女性主义”电影,不讨论“女性主义”本身)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