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香港國安法伍周年:民意在新時代如何表達?

港區國安法實施伍周年,BBC中文訪問熟悉政治傳播的學者、在輿論上搏奕的記者與時評員,剖析國家安全元素由法律滲入體制與日常的壹個切面——人們改變言行規避各式各樣的風險,使得過去習慣的民意表達發生巨變。“這個不能公開”、“我想想怎樣說會比較好”。訪問期間,這是記者經常聽到的回應。


步上獵人書店閣樓,梯間貼有“請勿超越紅線”的“警告”字句。

店主黃文萱在這裡辦了壹個小型的民意調查,問來訪者:你覺得近年更有希望,還是更無力?現在有什麼情緒?她盯著投票結果,說了壹句,“原來有人還會選‘樂觀’。”

國安法實施伍周年,呈現民意的載體逐壹變形或消失——選舉、民意調查、游行示威、批判的媒體,人們變得謹言慎行。

曾經任職記者,2019年當選區議員兩年後離職,如今輾轉開設書店,昔日的民意代表黃文萱覺得,愈來愈摸不清其他人在想什麼——是不再關心還是不再恐懼?原因是甚麼?

在她眼中,政府管治同樣需要梳理民意。她想起港府年前推出垃圾征費後無限期暫緩,“若然回到2020年之前的香港,我相信有更多指標告訴大家哪個位置不行。”

“聲音少了很多”

時間推回伍年前,香港經歷壹年反修例運動引發的示威浪潮,中國政府認為國安法是穩定社會的工具,最終繞過本地立法機構,為香港制定實施國安法。

進入國安法時代,有學者認為,香港民意呈現的狀態變了。

“人總是會有意見的,你的社會不會沒有民意,”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峰說,香港近年處於壹個“民意仍然存在,但出不來”的狀態。



獵人書店梯間貼有“請勿超越紅線”的字句。


李立峰說,民意的表達不限於民調,指向的是“在社會上、在媒介裡面、在公共空間,你聽到什麼聲音”,當中還包括網絡輿論、游行集會的活動等,“各種各樣的聲音,對比2019、2020年前的世界,真的少了很多”。

2020年7月,時任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副教授小林哲郎曾委托民意和市場調查公司進行問卷調查,遭對方要求刪除部分敏感題目,當中包括要求受訪者就有關國安法的陳述評分。

香港民意研究所亦屢次卷入政治漩渦。其前身是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自1991年開始,持續定期追蹤政府民望、港人身份認同等議題,近年民研取消發布“六肆事件”民調,將回歸、兩岸等問題轉為內部參考。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去年底被國安處通緝,民研在今年初警方叁度對其采取行動後,宣布無限期擱置自費研究項目,日後或結業。

警方國安處人員在1月帶走鍾庭耀及兩名職員協助調查後表示,“涉嫌有人利用自己的機構協助壹名已竄逃外地的被通緝人士,在港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保安局長鄧炳強稱,調查不涉及香港民研的民調工作。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壹頁123456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更多...
    香港女子深夜只穿內衣呆坐馬路中央影片瘋傳 香港同性權利法案遭立法會壓倒性多數票否決
    每月白撿2萬!拼多多讓香港小老板爭先改行 18歲內地女大學生,墜樓身亡!香港警方披露詳情
    從"選美"到"選才",香港小姐自救成功了嗎 "全香港夢中情人"的李美琪,已走上另壹條路
    香港的祛魅與返魅:關於華人文明可能性的思考 回國好消息!加拿大旅客香港轉機可享免費游
    香港著名女星消失多年被傳離世,又傳已削發為尼 21歲香港大學生自稱內地執法人員 騙8人240萬港幣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