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更多美國人陷負資產 所欠房貸已超房屋市值
美國屋主陷入負資產,壹些在市場高點買房的人,所欠房貸已超過房屋市值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在市場高點附近買房的美國屋主,其中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所欠房貸已經超過了房產市值。
雖然目前負資產的屋主數量還不多,但正在增長,且主要集中在疫情期間快速發展的城市,比如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和佛羅裡達州開普科勒爾。

這些地區房價曾快速上漲,隨後部分地區下跌了接近20%。在高點買入的屋主,自那以後壹直看著房屋價值下滑。
對於想要出售的屋主來說,負資產可能帶來實際影響。如果賣房還需要再向貸款公司支付余額,他們可能會選擇暫時不賣。
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很多負資產屋主直接放棄了房產,由貸款機構止贖,不過目前還沒有出現類似趨勢。
全美范圍內,屋主總體上仍然擁有數拾萬億美元的房產淨值。盡管美國部分房地產市場有所走軟,但整體房價依然偏高,這也是房屋銷量相對低迷的原因之壹。
Zillow的高級經濟學家凱拉·吳( Kara Ng)表示,從2020年開始,拾年積累的房價漲幅在短短伍年內集中爆發。低利率、高儲蓄以及更多人渴望更大居住空間的因素共同推動了住房需求。幾乎所有主要市場的房價都大幅上漲,但在壹些陽光地帶城市,遠程工作者大量湧入,使這種趨勢進壹步加速。
隨著房貸利率在2022年開始上升、購房負擔加重,房價快速上漲的趨勢也隨之降溫。建築熱潮帶來了更多供應,市場在買賣雙方之間逐漸趨於平衡。
根據Redfin的分析,目前那些在疫情期間買房的賣家,相較於疫情前買房的賣家,更難在出售時獲利。

亞特蘭大的房地產經紀人蒂姆·胡爾 表示,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虧損賣房,因為擔心自己的淨值會變成負數。
他的壹位客戶大約叁年前以約4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壹套大約150平方米、叁居室的房子。現在這套房子掛牌價格約為38.5萬美元。雖然還沒有進入負資產狀態,但胡爾說:“他現在想盡快脫手,怕價格會進壹步下跌。”
越來越多的屋主出現了負資產,尤其是那些在房價上漲後才買房的人。洲際交易所的抵押貸款與住房市場研究主管安迪·沃爾登表示,4月這類屋主數量突破了50萬戶,創下伍年來4月份的最高數據。
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和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是負資產房屋占比較高的地區。
房地產經紀人表示,負資產的直接後果是屋主實際上被困在了房子裡。壹般來說,他們無法在不額外支付現金的情況下出售房產,以彌補售價與剩余房貸余額之間的差額。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更多華爾街日報報道說,在市場高點附近買房的美國屋主,其中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所欠房貸已經超過了房產市值。
雖然目前負資產的屋主數量還不多,但正在增長,且主要集中在疫情期間快速發展的城市,比如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和佛羅裡達州開普科勒爾。

這些地區房價曾快速上漲,隨後部分地區下跌了接近20%。在高點買入的屋主,自那以後壹直看著房屋價值下滑。
對於想要出售的屋主來說,負資產可能帶來實際影響。如果賣房還需要再向貸款公司支付余額,他們可能會選擇暫時不賣。
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很多負資產屋主直接放棄了房產,由貸款機構止贖,不過目前還沒有出現類似趨勢。
全美范圍內,屋主總體上仍然擁有數拾萬億美元的房產淨值。盡管美國部分房地產市場有所走軟,但整體房價依然偏高,這也是房屋銷量相對低迷的原因之壹。
Zillow的高級經濟學家凱拉·吳( Kara Ng)表示,從2020年開始,拾年積累的房價漲幅在短短伍年內集中爆發。低利率、高儲蓄以及更多人渴望更大居住空間的因素共同推動了住房需求。幾乎所有主要市場的房價都大幅上漲,但在壹些陽光地帶城市,遠程工作者大量湧入,使這種趨勢進壹步加速。
隨著房貸利率在2022年開始上升、購房負擔加重,房價快速上漲的趨勢也隨之降溫。建築熱潮帶來了更多供應,市場在買賣雙方之間逐漸趨於平衡。
根據Redfin的分析,目前那些在疫情期間買房的賣家,相較於疫情前買房的賣家,更難在出售時獲利。

亞特蘭大的房地產經紀人蒂姆·胡爾 表示,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虧損賣房,因為擔心自己的淨值會變成負數。
他的壹位客戶大約叁年前以約4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壹套大約150平方米、叁居室的房子。現在這套房子掛牌價格約為38.5萬美元。雖然還沒有進入負資產狀態,但胡爾說:“他現在想盡快脫手,怕價格會進壹步下跌。”
越來越多的屋主出現了負資產,尤其是那些在房價上漲後才買房的人。洲際交易所的抵押貸款與住房市場研究主管安迪·沃爾登表示,4月這類屋主數量突破了50萬戶,創下伍年來4月份的最高數據。
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和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是負資產房屋占比較高的地區。
房地產經紀人表示,負資產的直接後果是屋主實際上被困在了房子裡。壹般來說,他們無法在不額外支付現金的情況下出售房產,以彌補售價與剩余房貸余額之間的差額。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