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個人養老金之惑:叁年了,我的基金還虧著
北京工作的80後白領李華在為自己30年後的養老發愁。2050年,他將是我國5億老年人中的壹員。那時,在李華的周圍,叁個人中就有壹個人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輪廓似乎已能看出大概。
2024年12月,個人養老金在試點兩年後正式推向全國,在以國家主導的養老保險第壹支柱和以企業主導的企業年金第贰支柱之外,居民有了壹個新的養老儲備的渠道。可以抵扣個稅、投資基金時有管理費優惠,再加上試點初期各大銀行招攬開戶的禮品,壹時間,個人養老金興起壹陣開戶熱。
公開數據顯示,到2024年底,個人養老金開戶人數達到7279萬人,繳存資金規模470多億元。今年以來,官方暫未公布個人養老金的規模數據,不過據業內人士預計,隨著個人養老金在全國范圍的推開,今年開戶人數有望超過1.3個億。
李華正是第壹波擁有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居民之壹,在這兩年多時間裡,看著自己賬戶收益率的變化,李華在時而憧憬時而疑慮中等待著未來。
“房貸未清,談養老有點奢侈”
李華當前每月2萬的薪酬收入在北京不算低,這也是他當前社保的繳費基數。他為自己算了壹筆賬,預計到63歲退休時,每月能領取1萬元多點的養老金。
“這樣的水平,考慮到通脹,恐怕只夠吃飯錢,如果想讓老年生活更豐富,多壹份准備是必選項。”李華說
2022年底,李華成為第壹批個人養老金開戶和繳費的人。他盤算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未來期限,他認為自己能夠承擔中高風險,因此將80%的資金配置了權益類基金產品,20%的資金購買了銀行理財。
但是李華措手不及的是,在投資的第壹個年頭,他的個人養老金賬戶便顯示5.6%的虧損,他壹度有贖回投資的沖動,但是因為他購買的基金有叁年的鎖定期,因此只好再等等看。
好在2024年9月之後,股市觸底反彈,李華的個人養老金也扭虧為盈,兩年總的收益為1.52%,這也讓他看到了些許的希望。“未來還有20多年的時間,邊走邊看吧。”李華說
但不是所有人都是李華這樣的“行動派”,個人養老金實施將近叁年,更多人仍然在猶豫觀望。90後職工趙燕就處在觀望的狀態,她也希望為未來的老年生活多加壹份保障,但是壹想到還背負著幾拾萬的房貸,她就打起了退堂鼓。
趙燕的想法可能代表了不少的城市年輕人。她算了壹筆賬,現在自己的商貸利率是3.3%,這還是今年房貸利率下調後的水平,另壹部分公積金貸款的利率也在2.8%。
“這幾年市面上能夠穩定超過房貸利率的儲蓄類產品或理財產品屈指可數,基金產品雖然可能有較高的收益率,但是又有虧損風險。”趙燕的猶豫和擔心並非沒有道理,個人養老金試點實施的前壹兩年,股市多次大幅下跌,相關基金產品也遭遇下跌。
“即便收益率達到5%-6%,如果扣除掉房貸的3%,剩下的收益也不高,如果是投到個人養老金中,要等幾拾年後才能支取。”趙燕無奈地說:“房貸還在,談養老投資有點奢侈。”
趙燕的糾結還不止於此,她想著,如果按原定的期限還房貸,到結清的時候自己已經接近60歲,如果那時再來儲備養老錢,怕是無法實現長期投資的效果了。當房貸成為橫亙在年輕人面前的壹座大山,就連壹位養老金融專家都直言建議,“先還房貸。”
在李華的“行動派”和趙燕的“觀望派”之間的,還有部分居民,他們在個人養老金政策實施之初,就在銀行獎券的吸引下開了賬戶。但是,在繳存了少量的資金之後,卻再也沒有進壹步繳存,甚至之後的兩年多,有些人沒有登錄過個人養老金賬戶。
固收類產品遭遇低利率時代
年輕人的糾結猶豫,歸根到底還是個人養老金到底能不能賺到錢?個人養老金從試點到全面推行恰逢我國金融市場進入低利率時代。低利率環境下,傳統固定收益類資產如銀行存款、國債的收益率下降,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也在不斷下行。
而據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公開數據,截至2025年6月,共有928只個人養老金產品在售,其中儲蓄類產品466只,保險類產品130只,理財類產品35只,基金類產品297只。這意味著,目前我國個人養老金產品結構仍以傳統固收類產品為主,權益類產品比例較低。低利率時代為以固收類產品為主的個人養老金資產配置帶來挑戰。
分別從個人養老金肆類可投資產品的收益率來看:
第壹是儲蓄類產品,2022年以來,我國銀行經歷7次大幅降息,儲蓄存款利率不斷下降。今年5月20日,中國六大國有大行集體下調存款掛牌利率,下調後,其中3 年期、5 年期掛牌利率降至1.25%、1.30%。這是我國金融史上非常低的存款掛牌利率。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在2024年12月,個人養老金在試點兩年後正式推向全國,在以國家主導的養老保險第壹支柱和以企業主導的企業年金第贰支柱之外,居民有了壹個新的養老儲備的渠道。可以抵扣個稅、投資基金時有管理費優惠,再加上試點初期各大銀行招攬開戶的禮品,壹時間,個人養老金興起壹陣開戶熱。
公開數據顯示,到2024年底,個人養老金開戶人數達到7279萬人,繳存資金規模470多億元。今年以來,官方暫未公布個人養老金的規模數據,不過據業內人士預計,隨著個人養老金在全國范圍的推開,今年開戶人數有望超過1.3個億。
李華正是第壹波擁有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居民之壹,在這兩年多時間裡,看著自己賬戶收益率的變化,李華在時而憧憬時而疑慮中等待著未來。
“房貸未清,談養老有點奢侈”
李華當前每月2萬的薪酬收入在北京不算低,這也是他當前社保的繳費基數。他為自己算了壹筆賬,預計到63歲退休時,每月能領取1萬元多點的養老金。
“這樣的水平,考慮到通脹,恐怕只夠吃飯錢,如果想讓老年生活更豐富,多壹份准備是必選項。”李華說
2022年底,李華成為第壹批個人養老金開戶和繳費的人。他盤算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未來期限,他認為自己能夠承擔中高風險,因此將80%的資金配置了權益類基金產品,20%的資金購買了銀行理財。
但是李華措手不及的是,在投資的第壹個年頭,他的個人養老金賬戶便顯示5.6%的虧損,他壹度有贖回投資的沖動,但是因為他購買的基金有叁年的鎖定期,因此只好再等等看。
好在2024年9月之後,股市觸底反彈,李華的個人養老金也扭虧為盈,兩年總的收益為1.52%,這也讓他看到了些許的希望。“未來還有20多年的時間,邊走邊看吧。”李華說
但不是所有人都是李華這樣的“行動派”,個人養老金實施將近叁年,更多人仍然在猶豫觀望。90後職工趙燕就處在觀望的狀態,她也希望為未來的老年生活多加壹份保障,但是壹想到還背負著幾拾萬的房貸,她就打起了退堂鼓。
趙燕的想法可能代表了不少的城市年輕人。她算了壹筆賬,現在自己的商貸利率是3.3%,這還是今年房貸利率下調後的水平,另壹部分公積金貸款的利率也在2.8%。
“這幾年市面上能夠穩定超過房貸利率的儲蓄類產品或理財產品屈指可數,基金產品雖然可能有較高的收益率,但是又有虧損風險。”趙燕的猶豫和擔心並非沒有道理,個人養老金試點實施的前壹兩年,股市多次大幅下跌,相關基金產品也遭遇下跌。
“即便收益率達到5%-6%,如果扣除掉房貸的3%,剩下的收益也不高,如果是投到個人養老金中,要等幾拾年後才能支取。”趙燕無奈地說:“房貸還在,談養老投資有點奢侈。”
趙燕的糾結還不止於此,她想著,如果按原定的期限還房貸,到結清的時候自己已經接近60歲,如果那時再來儲備養老錢,怕是無法實現長期投資的效果了。當房貸成為橫亙在年輕人面前的壹座大山,就連壹位養老金融專家都直言建議,“先還房貸。”
在李華的“行動派”和趙燕的“觀望派”之間的,還有部分居民,他們在個人養老金政策實施之初,就在銀行獎券的吸引下開了賬戶。但是,在繳存了少量的資金之後,卻再也沒有進壹步繳存,甚至之後的兩年多,有些人沒有登錄過個人養老金賬戶。
固收類產品遭遇低利率時代
年輕人的糾結猶豫,歸根到底還是個人養老金到底能不能賺到錢?個人養老金從試點到全面推行恰逢我國金融市場進入低利率時代。低利率環境下,傳統固定收益類資產如銀行存款、國債的收益率下降,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也在不斷下行。
而據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公開數據,截至2025年6月,共有928只個人養老金產品在售,其中儲蓄類產品466只,保險類產品130只,理財類產品35只,基金類產品297只。這意味著,目前我國個人養老金產品結構仍以傳統固收類產品為主,權益類產品比例較低。低利率時代為以固收類產品為主的個人養老金資產配置帶來挑戰。
分別從個人養老金肆類可投資產品的收益率來看:
第壹是儲蓄類產品,2022年以來,我國銀行經歷7次大幅降息,儲蓄存款利率不斷下降。今年5月20日,中國六大國有大行集體下調存款掛牌利率,下調後,其中3 年期、5 年期掛牌利率降至1.25%、1.30%。這是我國金融史上非常低的存款掛牌利率。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