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同胞逃离德黑兰,"看到五星红旗那一刻"流泪

同步的变化还包括:商店不再开门、网络信号断断续续,最明显的还有战时限油,“等到16日我们离开时,每辆车一次只能加15升油。”刘志业说。刘志业的“偶然之举”,让他得以保障自己可以顺利开着车撤离德黑兰400km。


相比之下,同样生活在伊朗的P先生和前往伊朗出差的房女士,则没有那么幸运。

据房女士描述,沿途加油站排起的长龙已绵延数公里,甚至延伸到了高速路上;P先生一行人等待了40分钟,才加上油。

撤离德黑兰

6月15日,身处伊斯法罕的房女士和身处德黑兰的P先生在晚间做出了撤离决定,目标锁定在免签的邻国亚美尼亚。

然而,撤离之路并不顺利。撤离德黑兰的路上,当时已出现严重交通堵塞。

前往亚美尼亚边境,需途经距德黑兰200公里的加兹温市,这段平时仅需约2小时的路程,当天P先生却耗费了6小时。待他最终到达亚美尼亚时,全程已耗时两日。



刘志业在6月16日下午5点左右启动“撤离德黑兰”计划。“起初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还在保持观望。因为白天的德黑兰如同往常,大部分时候空袭都发生在晚上。”

刘志业计划着先让同事离开,自己驻守在伊朗,并为此储备了两周的食物,一旦空袭降临,他就躲进所在楼房的地下楼层。

但次日,断断续续的手机信号,让他开始有些不安;直到16日下午5点左右,刘志业突然收到以色列即将轰炸德黑兰第三区的消息,于是他便快速启动了“逃离德黑兰”计划,在联系大使馆确认后,立马带领同事开车逃出第三区,待第二天早上6点,又驱车前往伊朗-阿塞拜疆口岸阿斯塔拉。

“我们一共花了大约9个小时到达阿斯塔拉口岸,除了在伊朗出关时滞留了3个多小时外,其他路上都很顺畅。一方面是因为司机熟悉路况,抄小路躲避拥堵,同时也携带了备用汽油;另一方面也是大使馆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伊朗和阿塞拜疆当地华人(专题)联合会一起协助使馆组织人员撤离,尤其是阿塞拜疆,那个边境口岸过去是封闭的,这次是临时为撤侨开启,中国驻阿塞拜疆的公参和领事也亲自在口岸迎接撤离伊朗的中国人。”刘志业表示。




刘志业一行抵达阿塞拜疆边境。

“患难见真情”

在房女士及刘志业发来的照片中,清晰地记录了她们逃离德黑兰的“12小时”。

一方面是无处不在的冲突阴云:镜头下,空中不断闪现的强光、清晰可见的防空系统拦截导弹的轨迹……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