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同胞逃离德黑兰,"看到五星红旗那一刻"流泪
相比之下,同样生活在伊朗的P先生和前往伊朗出差的房女士,则没有那么幸运。
据房女士描述,沿途加油站排起的长龙已绵延数公里,甚至延伸到了高速路上;P先生一行人等待了40分钟,才加上油。
撤离德黑兰
6月15日,身处伊斯法罕的房女士和身处德黑兰的P先生在晚间做出了撤离决定,目标锁定在免签的邻国亚美尼亚。
然而,撤离之路并不顺利。撤离德黑兰的路上,当时已出现严重交通堵塞。
前往亚美尼亚边境,需途经距德黑兰200公里的加兹温市,这段平时仅需约2小时的路程,当天P先生却耗费了6小时。待他最终到达亚美尼亚时,全程已耗时两日。

刘志业在6月16日下午5点左右启动“撤离德黑兰”计划。“起初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还在保持观望。因为白天的德黑兰如同往常,大部分时候空袭都发生在晚上。”
刘志业计划着先让同事离开,自己驻守在伊朗,并为此储备了两周的食物,一旦空袭降临,他就躲进所在楼房的地下楼层。
但次日,断断续续的手机信号,让他开始有些不安;直到16日下午5点左右,刘志业突然收到以色列即将轰炸德黑兰第三区的消息,于是他便快速启动了“逃离德黑兰”计划,在联系大使馆确认后,立马带领同事开车逃出第三区,待第二天早上6点,又驱车前往伊朗-阿塞拜疆口岸阿斯塔拉。
“我们一共花了大约9个小时到达阿斯塔拉口岸,除了在伊朗出关时滞留了3个多小时外,其他路上都很顺畅。一方面是因为司机熟悉路况,抄小路躲避拥堵,同时也携带了备用汽油;另一方面也是大使馆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伊朗和阿塞拜疆当地华人(专题)联合会一起协助使馆组织人员撤离,尤其是阿塞拜疆,那个边境口岸过去是封闭的,这次是临时为撤侨开启,中国驻阿塞拜疆的公参和领事也亲自在口岸迎接撤离伊朗的中国人。”刘志业表示。

刘志业一行抵达阿塞拜疆边境。
“患难见真情”
在房女士及刘志业发来的照片中,清晰地记录了她们逃离德黑兰的“12小时”。
一方面是无处不在的冲突阴云:镜头下,空中不断闪现的强光、清晰可见的防空系统拦截导弹的轨迹……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