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族多废物 他却是神一般的存在

晚年,离府的朱载堉自称道人,举家迁至九峰山下,造一精舍,名“东复卜园”,过起了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相类似的田园生活。


在那里,种桑树、养猪、修竹剪花成了郑王世子的庶务。人们也能常常见到这位高风亮节的王子,与三五好友一起,吹管、弹琴、击缶,唱歌和之,俨然隐居山林的世外高人。

可惜这种随心所欲的日子,朱载堉并没有过上很长时间。或许因为潜心著书耗费了太多精力,又或许离爵出府时年事已高,没过几年,朱载堉便在精舍中驾鹤西归,享年76岁。



▲九峰山日出。图源:图虫创意

纵观其一生,天文、历数、乐律等无所不通,堪称大明宗室全才。

可就在其薨后数十年,一个后继王朝的出现,将这位前朝的道德王子再度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那时,一场延绵数代帝王的文化风波,将朱载堉的学说斥为谬论。曾经美名盛传于世的朱载堉也成了官方认定的异端,似乎禁毁其学术成就,才是王朝文化的正统。

好在历史终究是公平的。

在西来东土的传教士协助下,他的《乐律全书》飘洋过海,指导了17世纪欧洲音乐史上的伟大革新。

在欧洲,参照《乐律全书》,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于1710年前后在佛罗伦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钢琴,英文中的Piano,即意大利语“Piano e forte”的缩写,意为弱和强。这种强弱柔刚意识,惟在中国古代道家学说中,有所体现。故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曾言,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比欧洲人提前了数十年,现代乐器的制造都是用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王子朱载堉享誉欧洲。

可惜,这样的人才,在当时的中国,终未得其用!

参考文献:


[明]朱载堉:《律吕精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戴念祖:《中国声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戴念祖:《天潢真人朱载堉》,大象出版社,2008

余亚飞:《管窥朱载堉乐学中的审美主旨与文化基因》,《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刘丽婷:《明代河南郑世子朱载堉让国始末及原因——兼谈明代重礼思想与晚明知识分子心态》,《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