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肆事件] 何曉清談六肆:"這怎麼不是血呢?"
文章說,公開數據表明,李強的政治地位正在上升。根據作者對官方媒體報道和官方法規的分析,自2023年3月出任總理以來,他主持了更多會議,獲得了更多權力,公眾曝光率也高於近幾任總理。他在低調中崛起,推動了更加注重增長的經濟議程,有望在未來中美談判以及中國下屆領導層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認為,習近平提拔李強也有戰略考量。將治理責任下放可減輕日常工作負擔,也便於在危機時找到代罪羔羊。他也可能希望平衡不同親信網絡,防止某壹位親信權力過大。長期擔任習近平福建時期老部下的蔡奇,如今在黨務與國家安全政策中發揮關鍵作用,贏得“副總書記”的非正式稱號。相比之下,李強來自習近平的浙江人脈圈。在兩人之間培養“無聲競爭”,可能有助於習近平維持權力平衡。類似情形也出現在副總理何立峰身上,這位與習近平在1980年代廈門共事的老友,如今主導中美貿易談判。
毛澤東整人錯,習近平整人對?
美國學者Joseph Torigian (中文名:唐志學)即將於6月出版的習仲勳傳記,書名叫《The Party’s Interests Come First》(《黨的利益在第壹位》)。時事節目“不明白播客”主持人袁莉采訪了唐志學,討論“習近平何以成為習近平,習仲勳傳裡有答案嗎?”

1958年,年幼的習近平與父親習仲勳的合影。
唐志學在訪談中說:西方學者很喜歡把中共的領導人分成兩派,激進派和務實派、革命浪漫主義派和列寧官僚主義派、改革派和保守派。中共的領導人當然有傾向、有特點,但是我認為不能把這些特點搞的太絕對化。壹個幹部可以改變他的想法,或者在壹個問題上很左,在另外壹個問題上很右。這些人最恨別人說他們是左或右,這是扣帽子,是政治生命的問題。比如說,很多人認為劉少奇和毛澤東之間的關系是路線斗爭,我覺得沒有這回事。劉少奇有的時候比毛澤東右,有的時候比他左,他們之間的分歧不是系統的分歧,問題是劉少奇不知道毛澤東要他做什麼。所以80年代的時候,人民日報的胡績偉也說過,劉少奇要是有劉少奇路線就好了。但其實沒有這個東西。
袁莉問,習近平他為什麼沒有成為很多人期望的那樣像他父親壹樣的所謂的改革派呢?唐志學回答說:我只能給您壹個推測:習近平在他腦子裡應該不是故意的否定他父親的衣缽,也不認為他在執行毛澤東的方針,至少不是執行毛澤東文革時代的方針。習近平可能在想,他的初心跟父親的初心是壹樣的,只是此壹時彼壹時也,不能完全按照老的路走,不能拾人牙慧,墨守成規。我相信習近平很不喜歡別人拿他父親講的話壓他。習近平經常說中共能成功是因為又會不忘初心又會不斷地創新。

圖為2011年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六肆燭光紀念晚會
唐志學認為,不同時期的毛澤東都很不壹樣。毛澤東不是壹直都那麼左,他最大的特點壹直都是善變。習近平可能認為毛澤東時代整人是整錯了,但是習近平整人是對的。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