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战略如此重要 但中国拒绝承认"印太"存在
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围绕几个战略要地展开:西边是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东边是巴拿马,而最重要的是处于枢纽位置的马六甲。马六甲海峡对该地区的物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它连接阿拉伯-波斯湾的石油生产区和东亚的消费区,并可通过苏伊士运河出口到欧洲。马六甲海峡是一个“运输瓶颈”,是一条必经的海上通道,也是地区和全球紧张局势的集中体现,尽管其紧张程度不及通向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因此,沿海国家、使用国和航运公司的首要关注点是确保海峡的航行安全,因为该海峡容易受到恐怖主义和海盗的威胁。另一个关切是维持自由流动,美国尤其重视这一点,以保证海军力量在印度洋、太平洋和中东之间的快速流动。
印度-太平洋地区也存在重大安全问题,存在对有关国家利益保护的多重地缘政治和战略威胁。第一个威胁来自非国家行为者,特别是在打击贩毒、非法捕鱼和海盗等非法活动,尤其是在马六甲海峡。
第二个威胁是不同国家对海洋领土的竞争,即建立专属经济区以及将权利扩展到大陆架以开发底土资源。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范围解释了专属经济区(EEZ)问题的重要性:在全球前 20 个 EEZ 中,只有巴西、挪威和丹麦的 EEZ 不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因此这涉及到 20 个最大 EEZ 中的 17 个。南海是沿岸各国争夺主权的地方。文莱、马来西亚、台湾、越南和菲律宾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张提出异议,正如日本对中国在东海的主权主张提出异议一样。
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该文作者最后指出,印太”概念最初是为了反映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经济和安全一体化而提出的,如今已进入国际关系的语境。它是一个表述性术语,因为它有助于其所指代事物的存在,反映了某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尤其是美国,华盛顿认为其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正在下降,希望围绕“印太”概念,建立一个对抗北京的轴心,正如“四方安全对话”(QUAD)军事同盟所体现的那样。然而,美国所倡导的这种对抗逻辑与另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印太愿景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种愿景中,中国是关键角色,美国必须与之达成妥协,并开展高要求且务实的对话。
由于缺乏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划界的共识,无论有没有非洲东海岸、俄罗斯甚至拉丁美洲,这一概念都既模糊又灵活,可以根据行为体的战略和利益调整边界。
最后,“印度-太平洋”这一概念也反映了这一轮廓模糊的地区在全球空间运作中的重要性:由于众多海上航线经过,该地区是全球贸易的重要空间;是确保欧洲和亚洲能源供应的关键空间;最后,由于海上自由流通受到威胁以及中国在南海的主张,该地区也是一个紧张的空间。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印度-太平洋地区也存在重大安全问题,存在对有关国家利益保护的多重地缘政治和战略威胁。第一个威胁来自非国家行为者,特别是在打击贩毒、非法捕鱼和海盗等非法活动,尤其是在马六甲海峡。
第二个威胁是不同国家对海洋领土的竞争,即建立专属经济区以及将权利扩展到大陆架以开发底土资源。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范围解释了专属经济区(EEZ)问题的重要性:在全球前 20 个 EEZ 中,只有巴西、挪威和丹麦的 EEZ 不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因此这涉及到 20 个最大 EEZ 中的 17 个。南海是沿岸各国争夺主权的地方。文莱、马来西亚、台湾、越南和菲律宾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张提出异议,正如日本对中国在东海的主权主张提出异议一样。
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该文作者最后指出,印太”概念最初是为了反映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经济和安全一体化而提出的,如今已进入国际关系的语境。它是一个表述性术语,因为它有助于其所指代事物的存在,反映了某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尤其是美国,华盛顿认为其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正在下降,希望围绕“印太”概念,建立一个对抗北京的轴心,正如“四方安全对话”(QUAD)军事同盟所体现的那样。然而,美国所倡导的这种对抗逻辑与另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印太愿景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种愿景中,中国是关键角色,美国必须与之达成妥协,并开展高要求且务实的对话。
由于缺乏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划界的共识,无论有没有非洲东海岸、俄罗斯甚至拉丁美洲,这一概念都既模糊又灵活,可以根据行为体的战略和利益调整边界。
最后,“印度-太平洋”这一概念也反映了这一轮廓模糊的地区在全球空间运作中的重要性:由于众多海上航线经过,该地区是全球贸易的重要空间;是确保欧洲和亚洲能源供应的关键空间;最后,由于海上自由流通受到威胁以及中国在南海的主张,该地区也是一个紧张的空间。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