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gap了一年,不是坐牢一年"(图

跟我聊天的一位大神说,他印象中的工厂是:“公司不遵守劳动法;工资押太久;公司福利差,不够人性化;公司制度严,管理严;生产线产量过高,速度过快,辞工难。大多数企业变相规避劳动法,企业工会变成摆设。”


因为以上原因,很多人埋头苦干,却得不到预期的收获。他们得到的只是微薄的工资,还有防不胜防的欺诈。当他们遭遇不公时,没有机构能够保护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习得性无助出现了,选择彻底躺平的人就成了三和大神。

如今的三和人才市场已经被彻底整顿,那一带的标志性建筑也变成了“奋斗者广场”,没有了三和大神活动的空间。尽管如此,三和大神这个群体并没有消失,全国还有不少跟三和人才市场类似的场所,比如北京的马驹桥零工市场,这些地方也存在和三和大神类似的躺平者。

无论是对基本躺平的三和大神,还是部分躺平的普通打工人,都不应该从上位者的视角去指责和批判,认为他们单纯好吃懒做,不思进取,也不能认为通过言语激励就能让他们重燃斗志,因为这种视角忽视了结构性的社会问题,比如说阶层固化;比如《劳动法》没有落实,打工人的权益没有办法得到保障。

03

摸鱼:打工人的常规操作

很多打工人无法像三和大神那样彻底躺平,但会采用一定的方式有限躺平,比如到点下班、只做自己分内的工作。然而,在当下的工作环境,这也很难做到。

在工作场所,老板的目的是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最为常见的手法就是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只要参加工作,就很难做到准点下班,因为别人都在加班加点;打工人也很难说清楚哪些是你的分内工作,哪些不是,因为裁决权不在自己手里,而是在老板手里。

现代的企业和工作制度就是把人视为没有情感的工作机器,巴不得让大家每天高强度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



《热点》

但是人不是机器。人在工作时也需要适度休息,需要自主性,让自己感觉到自己是个人,而不是机器,于是就有了“摸鱼”的需求。


从反思者的视角来看,所谓摸鱼,就是人在面对不得不从事的繁重工作时,放松自我、宣示自主性的一种手段。在工作场所,摸鱼的表现多种多样,比如带薪上厕所、在茶水间和楼梯间聊天或者发呆、上网聊天或者浏览和工作不相关的内容、刷短视频、玩游戏等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摸鱼是打工人的正常行为,因为专注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在长时间专注之后,脑子就转不动了,需要自我调节。当正常的休息时间缺失,摸鱼就是一种替代性的休息,是一种自我保护。

摸鱼也是打工人在宣示自主性,很多人在工作场所感觉不到自主性,感到的只是压抑和不自由。在这种环境待久了,恐怕会让人发疯。因此,打工人总得做点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到自己是个有自主意志的人,这就有了摸鱼的现象。

德国历史学家卢德克(Alf Lüdtke)把这种摸鱼现象称为“任随其意”。这是一个德语词Eigen-Sinn。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自己的意志,指的是个体在面对规训或者权威时,展现自己自主性的固执和任性。这个词想要强调的是,个体在高压力、强规训、缺乏自主的环境下,也可以摸鱼任性一下,去宣示自己的尊严和自主性。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工厂内的工人会任随其意,来进行摸鱼行为。比如工人故意让机器出现故障,这样他们可以停下来歇一歇;在工作中“装傻”或者故意误解管理层的指令,以拖延工作节奏;在被监工观察的时候假装忙碌;干与工作内容无关的私活,好比说在工厂里用零件拼装出一个玩具动物或者玩具汽车,等等等等。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