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 柴静没有沉默,她在地球的另一边继续发问

正确的选择,从来不是轻易的选择。2018年以来,中国的媒体空间不断缩小,许多记者选择转行、沉默或离开,历史的车轮似乎不再向前,而是带着灰尘倒退。但柴静还在。她总是以最平静的语气,述说着天下最不公平的遭遇。她不煽情,也不喊口号,但她的每一句话,都让我这个听者听得热泪盈眶。我感激——感激有人还能实事求是地调查,还能用汉语说出这些故事。感激她以第一手的资料,让世界知道了当年发生的一切。


相关阅读:

一、引子:从一个消失的身影开始

那段影片,只存在了一个小时。

四分三十秒的预告片,在微信视频号上短暂出现后被删除,理由是「违规内容」。没有详细说明,也无从解释。那是柴静时隔多年,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片刻。一段关于恐怖主义与人性选择的纪录片预告,声音克制、画面节制,说的是复杂的问题,语气却是安静的。

很多人没有来得及点开就错过了。我是从海外平台上重新看到那段影片的。那时我一边看,一边往下滑留言。有一句话留得很简单:「谢谢你还在做新闻。」我记得那一瞬间,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好像某个曾经熟悉的声音,轻轻从远方传来,没有呼喊,只是平平静静地说了句「我还在」。

柴静曾是我开始学新闻的理由之一。她的语气总是不快,但句句都是想弄清楚一些什么——一场病、一场灾难、一种不被理解的选择。当她说话时,不会让你感到被教育,只是提醒你,有些问题,值得再问一遍。

多年来,她沉默了很久。这一次,她选择在世界的另一端,用纪录片回应现实中的暴力与恐惧。不是高声喧哗,也不是重返聚光灯,而是继续做她熟悉的事——看见、记录、追问。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想留下记录。当许多声音消失了,我们总还能记得,那些曾经努力发声的人,还在某处继续发问。

二、她曾是这个国家的良知之声

柴静进入央视那年是2001年,她二十五岁,还没有新闻学位,却已经显出一种少见的敏感与洞察。她不是一张白纸地走入新闻现场。早在十八岁时,她就已经在湖南当地电台担任《夜色温柔》的主持人,凭着沉静的语调与真诚的语言,成为当时备受欢迎的声音。二十二岁,她主持了自己的电视节目《新青年》,开始学着将话语从深夜的电波带到明亮的镜头前。


这些早期的经历,未必耀眼,但却打下了她后来新闻风格的基础——节制、不抢话、不预设立场。她在《看见》中回忆,当时她还是临时工,没有央视的进台证。常常是剪片子剪到凌晨三四点,再让好心的导播从东门的铁栏间接过录影带。她回到家时,电梯早就停运,只能一阶一阶地爬上十楼。她没有抱怨,只是淡淡地写下来,像在描写一段再寻常不过的日常。

在央视的十年间,她主持《新闻调查》、《面对面》,后来又有了自己的访谈节目《看见》。她去过女子监狱、重症病房、矿山小镇和农村教室;报导过高考黑幕、艾滋病人权同性恋者的隐痛,也报导过一个小女孩的死与一个女犯的沉默。这些题材在今天的中国电视新闻里几乎不可能出现,但在那个时期,她以极强的同理心和克制的语言完成了它们。

2012年出版的《看见》,成为她十年新闻历程的整理与反思。这本书没有口号,也没有总结性的结论,它只是安静地摆出一个个人物与事件,让读者自行体会其中的重量。她写双城小学的学生自杀事件,说:「我看见孩子死的地方,觉得疼。这种疼不应该被格式化。」她写女子监区的采访经历,提到那个杀夫的女囚对她说:「我没觉得你是在审问我。我只是觉得你真的在听。」

那样的语言,是新闻记者极少能保有的柔软。但也正是这份柔软,让她得以穿过冷硬的制度表面,看见人性深处的伤口。书里没有标语,没有指责,她几乎从不谈「应该怎样」,只是一再地提出问题。而这些问题,有时比答案更真实。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柴静: 从官媒的知名记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体人 国共话题访谈引热议 柴静《看见》在中国全面下架
    柴静走出中央电视台舒适圈 成功转型自媒体人 柴静: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柴静旧作《看见》在大陆多个电商平台突然被下架 柴静对话为俄罗斯作战的中国雇佣兵:决定说出真实
    中国观察:央视前记者芮成钢 柴静等 纷纷进军油管 48岁柴静线上公开露面,整个人都变了样  (1条评论)
    前央视主播柴静8年复出预告片遭禁 柴静出山 新纪录片预告发1小时就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