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十问中国电影:从历史第一到十年低谷

2024年的观影人次10.1亿,已经较2023年的12.99亿下降22.24%
问题4:内地电影的市场逻辑是否已经发生变化?
放弃幻想,直面改变
对于今年的影市来说,暑期档的市场表现是未来后续能否推进项目的关键。过去的成功密码,如情绪消费、短视频病毒式传播、爽片笑片流行,越发变得无效,院线电影的市场下限在探底。
几位观察员针对市场逻辑是否改变的回答虽然各有侧重,但却不约而同提到了《哪吒2》对今年影市的影响,《哪吒2》捅破天花板之后的寂静回落或许才是正常现象。
娱鉴:现在的内地电影市场逻辑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一些流行的范式已经失效了?
藤井树:今年元旦的时候,我们做过一个话题的梳理,发现2024年中国电影破1亿的项目创历史新高。现在的情况下10亿+、20亿+、30亿+的头部爆款可能在减少,但是过亿的中腰部作品是在增加的。看到这个数据我还挺高兴的,如果中腰部能够撑起来,对电影市场来说是良性的发展。比如像清明档冯小刚导演、赵丽颖主演的《向阳·花》,头部导演+头部演员,从投资成本来说是一个中小体量的项目,最后能卖两个多亿,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它的典范效应在于头部导演和头部演员,愿意用很低的成本来拍一部很好的作品,并且获得收益和口碑。我们并不是非要高举高打总拍特别大的项目,大项目一旦赔钱,风险就会更大。
同时,我们可能也正在见证电影进入到亿元时代,我们得重新适应亿元时代。
安玉刚:是的。大众的心态现在变化非常快。像我去年做《周处除三害》的时候,大家还很接受这种爽感,但是到了今年,观众仿佛什么刺激感都不吃了。这只是隔了一年的时间啊!你会发现观众对这种“小恶战大恶”的人物和情节的喜爱,放到今天逻辑就不成立了。我觉得是因为今年的大众心态又变化了。
再有一点,我觉得是大众对于内容侧的评判标准也不一样了。这里我不得不提《哪吒2》把大家的评价锚点给拔高了,而且是从物理标准上升到了精神和情绪层面,会让观众把未来上映的电影普遍都推到和《哪吒2》去比较的层面上,这个影响可能会影响到暑期档。
董文欣:春节档确实在某种方面“透支”了观众,这种“透支”主要是观众对于影片的质量要求会抬升。《哪吒2》的质量太好了、太爽了,太能激发国民情绪了,看完之后再看其他影片其实会产生一种疲劳感——其他影片都没法满足你——所以会客观上造成一个低谷期。

《哪吒2》的大爆可能在客观上造成观影预期的低谷
李铭韬:对,我认为市场逻辑是在基本盘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螺旋上升的,电影内容必须要更新。——首先,观众对于影像和故事的消费欲望,本身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创作者需要对过去的那些情绪消费、类型消费进行升级换代。创作者和观众的关系,就像“小偷”和保险柜设计师的关系,一旦这次密码锁被观众破解了、消费了,就得换一种密码锁了。这个轮换大概是5到10年为一个周期。所以说过去的成功密码不能说无效,它们是有效的,但是只有在升级迭代后才能有效。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